Loading...

對香港佑寧堂重建計劃的質疑

早前傳媒報道香港佑寧堂已與地產發展商達成協議,由堂會出地,發展商出資,把該堂會現址重建為一包括教會和豪宅的綜合性建築物。有關重建消息曝光後,不少社會人士迅即提出批評,指責堂會唯利是圖,失卻教會應有見證之聲不絕於耳。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香港佑寧堂的重建歷程,實不難發現今天該堂會惹來的批評完全是咎由自取。

香港佑寧堂早於一八九○年已在現址建堂,惟教堂在二次大戰日本佔領期間遭到爆炸,並於一九四九年起開始重建。堂會於一九五五年建成的鐘樓和聖所更於早前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為三級歷史建築,可見該堂會現址實具一定的歷史保育價值。有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方面的專家更提出,香港佑寧堂的建築乃香港戰後建築風格變遷的最佳象徵式建築。現在堂會不顧近年社會對文物保育的重視、對集體回憶的看重而選擇重建堂會,惹來非議實不足為奇。

若我們進一步了解香港佑寧堂重建計劃的詳情,相信都不免會對此搖頭嘆息。原來香港佑寧堂的重建計劃早於一九九六年已經落實,並在一九九七年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但為何二十年後的今天,有關計劃仍未落實?究其原因原來堂會本身根本沒有足夠資源進行重建,必須依賴地產發展商的資金方可成事;一九九七年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樓市崩潰,地產商對把教堂重建為豪宅的計劃自然卻步。到了二十年後的今天,樓市再度熾熱,重建計劃才可再次上馬。

這樣的背景實在讓我們質疑香港佑寧堂進行重建的動機。在一九九七年,當年的佑寧堂樓齡不過四十多年,距離需要重建的日子尚遠,即使因著會眾和事工範圍的增加而需要更多運作空間,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處理如租用分堂或者開辦以提供服務為主的社區服務單位。況且據筆者所知,過去二十年香港佑寧堂並沒有任何擴充運作空間的意圖和計劃。那麼佑寧堂重建的考慮似乎就只剩下與樓市掛鉤的唯一因素。如此看來,佑寧堂重建豈不是窺準了重建為豪宅後的豐厚收入?

根據已披露的資料,由於佑寧堂堂址的土地屬堂會所有,重建後的四十五個住宅單位,當中十九個會歸佑寧堂所有,而這十九個單位中只有七個訂明作宗教用途。餘下的廿六個單位,發展商也只擁有九十九年的使用權,九十九年後這廿六個單位亦要歸回佑寧堂手中。試想想現在半山區豪宅售價達四萬元一呎,重建後的住宅對佑寧堂而言豈不吸引?

更重要的是,據筆者認識的一位佑寧堂會友所知,佑寧堂至今仍未有具體說明重建後獲得的巨額資產將如何分配和使用,這亦是令筆者感到最難接受的一點。教堂是上帝的殿,當中一切均應歸上帝所有,其衍生的所有財產均應用於上帝的聖工之上,而不應成為某一小撮會友,甚至是整個堂會的會友的私人財富。因此,堂會在有計劃獲得一筆資產前,必須清楚交代將會如何善用這筆資產來支援耶穌頒下的大使命的履行。倘若連這一點也做不到,我們又憑甚麼相信這堂會能夠有效見證基督,實踐使命?

筆者曾有幸到過香港佑寧堂出席一位前輩的安息禮,當時深受極具特色的建築吸引,後來得知教堂有機會進行重建,實在感到非常驚訝。同樣據筆者所知,香港佑寧堂部份會友家境相當寬裕,實在有能力支持堂會透過重建以外的方式擴充其事工。因此筆者非常反對整個重建計劃,也質疑整個計劃的主事者和領導者的用心。但筆者仍然盼望在推土機臨到香港佑寧堂前的這一段時間,一切仍有轉機。

聖經馬太福音教導我們不能又事奉財利又事奉上帝,盼望香港佑寧堂的領袖們能深思這教導,請讓社會和信徒清晰看見佑寧堂的重建到底可以如何具體地榮耀上帝,以及為何是無可代替的選項。

(編按:本報曾邀請香港佑寧堂回應此文,該堂代表曾指文章關於該堂的資料有誤,起初表示有意作出澄清,但最終婉拒於現時回應。

香港佑寧堂的聖所及鐘樓於今年被確認為三級歷史建築,重建引起爭議。據《蘋果日報》五月四日的報道,佑寧堂受託人董事會主席Geoff Lovegrove受訪時指,教會的項目1997年獲城規會批准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失去所有資金,故惟有每兩年向城規會續期,2009年中向屋宇署遞交圖則並獲批。此外對於外間批評教會出售樓面謀利,Geoff Lovegrove指重建是因空間不足和結構問題,強調自己在教會服務四十年,對教堂有深厚感情,即使重建後教堂獲利亦只用於慈善或社區用途。他明白有教友反對,但至今已有75%的教會會員支持重建。)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