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教會普查】堂會增長:宏觀趨勢與微觀經驗

相信教會對二○○四年普查的結果必定很興奮,特別是崇拜聚會人數自一九九九年,五年來平均每年增長4.3%,當中少年人增長最快,接近三倍的增長。美中不足是參與教導性聚會和禱告會人數與聚會人數的百分比維持不變,前者是22.5%,後者只有9.3%,另外傳道同工離職人次比率是46.4%,與一九九九年相若,近七成的教會在過去五年曾有傳道同工轉職,反映轉換工場仍然頻密。不過,教會數目沒有太大增加的同時,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的教會卻有顯著增加。從這些數據讓我有以下兩方面的反省:

  一、教會增長的策略改變:一九九七年前在香港前途不太明朗,加上認定植堂會帶來教會增長的原則下,小型教會不斷的增加。可是,一九九九年的普查結果看到信徒反而往下調,植堂是否能使教會增長?從這五年只增加五十二間教會,可以看到教會增長的策略有以下的改變:

  集中資源──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的教會數目的增加,反映教會寧可集中資源,建立比較健全的教會。很明顯,植堂必定使資源分散,在推展事工上相對會有困難。資源集中使教會在金錢和人手上都比較充裕。信徒人數的多少並不會影響教會的基本事工。教會愈小,信徒服侍機會愈多,相對也會愈忙。同樣,一百位信徒的奉獻應該比五十位信徒的奉獻多,因經濟比較充裕,推行新事工也會更容易。九七年前,同福堂約有一百六十位信徒,記得一次的執事會商討「是否應該服侍新來港的兒童」,執事會認為這是長遠的事工,需要大量金錢,就否決這事工。當時,我心中思想,若教會有一千人,就不會有這問題存在。我開始禱告,不強調植堂,願意為神建立大型教會,神也賜予很多恩典,可以關心更多的群體。

  關心下一代──五年來增長四萬一千一百六十八人,包括約八千位少年人,這是非常鼓舞的數字。除了顯出教會願意傳福音,也肯定向下一代傳福音的重要。同福堂放在少年人的資源不少,也願意按他們的需要而更新少年人的崇拜。五年前從零開始至今超過二百位少年人。

  二、信徒對禱告仍然需要學習:我對普查結果比較失望仍然是禱告會,好像不能突破崇拜人數的一成。禱告與復興是不能分隔(參徒一:14;二:42-47)。教會不能對4.3%的增長而滿足。可是,若不在禱告事奉上下功夫,復興也不容易。有機會前往韓國教會觀摩,對方一位長老問:「香港教會有多少間人數超過一萬人?」這實在值得我們反省。香港五百人的教會已定為是特大型,一萬人肯定是恐龍型。韓國信徒佔全國人口的27%,約有五萬間教會,這不能只把這結果歸功於民族性。我認為最值得學習是信徒的「恆切禱告」,他們在「膝頭上的事奉」是香港教會要學習。禱告是復興的基本條件。

  這次普查的結果整體上是可喜的,只是不能滿足,更不能沾沾自喜,讓眾同工一同努力,擴張神的國度。

(二○○四教會普查專輯)

(作者為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牧師)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