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教會」研討會
邢福增:中國是否有基督教熱?
(3月1日消息)

【 時代論壇訊】「中國自文革後,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在過去數十年間產生了急劇的變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帶動下,人均GDP大幅上升,購買力在廿五年間飆升一百六十倍,然而在中國富豪大量湧現的同時,弱勢群體仍然存在,形成嚴重的貧富懸殊,到底中國正在崛起還是有著重大危機呢?而中國教會所面臨的挑戰與衝擊亦非常重大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邢福增教授於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在二月廿七日下午舉辦的「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教會」研討會上指出。研討會於中神校址舉行,約六十人出席。

邢福增引述官方數據:「中國教會信徒自一九○○年的九萬多人,升至一九四九年的一百萬人,一九八二年三百萬人,一九九六年一千萬人,二○○六年一千七百萬人,其中可以見到文革時期宗教雖然受著嚴重打擊,但基督教仍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信徒人數增長數倍,如計算『官方』數字以外的信徒人數在內,估計有超過四千萬的信徒。……改革開放後中國是否有『基督教熱』呢?經歷了文革的拆毀後,中國教會在八十年代開始重建,由三自組織(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及教務機構(中國基督教協會)去監管教會,這是參照了一九五八年時的情況而重建的,教會仍是沒有宗派,教務機構負責印製聖經、開辦神學院、定神職人員資格及制定有關禮儀等。」然而,在認可宗教組織(即五大宗教:佛、道、伊斯蘭、基督教及天主教)以外的宗教團體是存在的,例如東正教、猶太教、家庭教會、傳統民間信仰及教派、農村祭祀活動、新興宗教等等,邢福增提出了到底是基督教熱或是宗教熱呢?中國的宗教市場有紅市(政府認可),黑市(非法的)和灰市(半公開但未合法)的情況。

他指出,該情況帶出了多元與差異的問題,基督教最早期的發展以沿海地區較快如廣東、江蘇一帶,而發展至二○○四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河南排首位有五百萬信徒,以至安徽、浙江、雲南、黑龍江等較內陸地區信徒人數佔全國信徒人數差不多一半。在這些地區社會階層有著差異,出現「三多」現象:農民多、老人多、文盲多。但農民不一定耕田,在中國經濟改革下,農村社會不斷變遷及轉型,年輕人都走到城市受教育和工作,政府亦將部分不耕作的農村轉為鄉鎮或市鎮,這樣對農村教會帶來了衝擊,不單只剩下大量老人,他們也要面對都市化和步伐加快等衝擊。至於年青人走到城市工作,成了沒有身分的民工,他們到城市的教會未必能適應,至出現民工教會,他們有共同的需要,這亦帶出了如何牧養他們的問題。「其實城市中的教會人數一般都很多,數千人聚會的教會也同樣面對牧養不足的問題。故此城市教會和鄉鎮教會如何去面對這些轉變作出適當的幫助是很重要的。」

邢福增在總結時說:「面對黨國政策的調整,多元宗教的挑戰,社會變遷的挑戰,教會的自身建設,基督教與公共領域的關係,我們應該繼續多加關心中國教會的情況。」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快拍,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