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為何教會不像樣》奉獻禮
陳喜謙:期望這書引起風波
(1月14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由福音證主協會、國際福音證主協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合辦的「陳喜謙牧師全職事奉四十九年感恩午餐會暨《為何教會不像樣》出版奉獻禮」,昨日(一月十三日)中午假油麻地城景國際酒店舉行,約有一百五十名教牧同工友好出席,期間更有不少教牧自發到台前分享對陳喜謙牧師的感受,而大會又印製了一張心意卡派給與會者,讓他們對謙叔寫上一些深情的說話。

 
 盧家駇牧師(右一)在教更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左一)及證主副總幹事池麗華(左二)的陪同下,為陳喜謙牧師(右二)的新書奉獻禮祝禱。
《為何教會不像樣》是陳喜謙牧師在過往數十年的事奉生涯中,普遍目睹教會缺乏教會觀的種種現象,因而有感於把這些情況及解決方法以口述及錄音的方式,在出版社的協助下完成此書。由於在出版期間,陳牧師因突然中風而影響了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出版社後期改變策略,配以不少教會歷史刊物文獻的資料以作補充。

陳牧師在奉獻禮上致辭時表示,過往教會普遍都不敢直接指出教會的問題,以致教會弄得甚不像樣,因此他期望這書能在教會內掀起「風波」,讓教會能正視這些問題以作改善。

為配合這書的內容,大會又特別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及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牧師麥漢勳,就「教會觀貧乏症的反思與出路」的專題分别主講「教會本質的神學反思」,及「健康教會觀對教會發展的關鍵作用」。

余達心牧師表示,陳牧師給他的印象是真誠、不怕開罪別人,而對教會的現象更能一針見血地道出來,因此他當年也曾鼓勵陳牧師把其見解著書立說。

余牧師在回顧過往教會的發展時,指出在九一年曾推動的「福音二千」,期望在二○○○年時香港能有二千間教會時,曾令他感到擔心教會界能否真的有條件建立二千間健康的教會。另一個發展趨勢亦曾令余牧師憂慮的,是植堂運動,他又引用陳喜謙牧師曾用過的用語,指當時的發展就像「一堆事奉」般。

他認為在發展教會時,我們該先去反思甚麼是教會的本質。他指教會是一個群體(Community),但她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呢?他認為這個群體應有以下的本質:

一、 Eschatological(末世)
         以弗所書三10指出:「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 神百般的智慧。」人要看到末世的境象,而我們是被召出來的,神並非要我們在末世時才把召命顯現出來,而是要向空中執政掌權的宣告,以致當教會在地上時,便可顯示出上帝的旨意來。

二、 Charismatic(充滿聖靈恩賜)
  以弗所書四8指出:「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因此我們該發揮屬靈恩賜的能力,而教會的結構正是讓各樣的思賜得到配搭;而屬靈領導的工作就是要去裝備信徒,讓他們的恩賜得到發揮。

三、 Covenantal(立約)
         教會是一個立約的群體,相互之間有著生命的承擔。當上帝看見我們軟弱而未能履行這約時,祂會等待及陪伴我們,並設法令我們重新與祂立約,與坊間的合約完全不同,因坊間的約只是為得到利益而進入關係,合約完了便各走各路。

四、 Eucharistic(感恩、慶祝)
         Eucharistic是聖餐,亦即是我們慶祝耶穌基督死亡。我們不斷慶祝的,是祂對人那無私的愛,這正時教會最核心的價值。

至於麥漢勳牧師在探討「健康教會觀對教會發展的關鍵作用」時,則指出當我們要發展教會時,是不可離開教會的本質與使命,而在約翰福音第十三至十七章中,耶穌基督已道出了教會本質及使命的元素。他認為教會同工須清楚其教會的發展導向,而不是與別的教會比較,又或不時被教會圈子裡推出的新方式隨意影響。

他認為在發展時,亦必須要清楚自己的身分與定位,例如信徒在世上的身分,是一個少數的身分,思維與坊間的也不盡相同,因此這世界是恨我們的,然而因著我們有好的信息,就像光照在黑暗裡般,即使現在世界未明白這點,但我們必須要有一份信心,因為當世界要真正尋找真理時,我們便能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他亦認為教會不應去發展教會,而是去發展神的國,意思是教會所發展的,不是單單發展教會四幢牆內的事工,而該多著重教會能對世界產生甚麼影響、有甚麼貢獻。他說不少教會只著重會友是否勤返教會,對他們在職場上的福音工作全不理會,其與同事間的福音工作如何等,因為這些是難以量度的,但會有勤返教會的則是教牧的「成績表」。

麥牧師最後指出,教會是神的家,不能像情侶般合不來便分手到別的教會去,是要同心建立及重新培養。教會這個家,須彼此相愛、忍耐、接納、等候:「你可以用錢買一張李雲迪演奏會的票去欣賞,但怎也不及你栽培、等候你的兒子學琴至第五級時,彈奏一首蕭邦給你聽那般喜悅!」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1.14)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