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家.關心」教會家暴研討會
廖銀鳳:不能視被虐者為成年人
(6月23日消息)

由性文化學會等機構合辦的「家.關心」教會如何關家庭暴力研討會,已於六月十九日晚上假神召會旺角堂舉行,約五十人出席。研討會由福群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左二)、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右二)和宣道會基蔭堂堂主任蕭如發牧師(右一)主講。

施虐者往往是好好先生

福群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揭示被虐者和施虐者的心理。她指出被虐者習慣啞忍,有人甚至被虐廿年之久才去求助,認為這是源於很多被虐者不懂可以求助和覺得很醜的心理,以致一百個被虐者裡只會有一個作出求助。她亦警告當處理家暴時,我們不能把被虐者當作成年人來處理,並解釋在長時間受枕邊人虐待下,若不處理恐懼,被虐者的自信和自尊會蕩然無存、精神狀態抑鬱、失去自身原有的能力。她舉一個案為例,一位中學畢業的女性在求助時,表示不懂填一張只需姓名、電話、地址、教育程度的表格,結果在勸喻下慢慢填寫,顯示能力被嚴重消除。在這情況下,若我們仍視被虐者為成年人,便不能融入她們的心情,難以作出溝通。

她觀察到,縱然大社會環境下兩性平等,但家暴主要源於家庭內兩性的不平等,夫權和父權仍被高舉,女性依附男性,害怕失去家庭的庇護。而施虐者往往是雙面人,在內向最弱的出手,在外是一位好好先生。

家暴政策還有待改善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引用社會福利署的數據表述現時香港家暴情況,並展示家暴的相關條文去講述家暴政策。她指出社會對性暴力概念上有一些謬誤,關於曾於一個月內行房的案件,警方是不會受理的,認為只是夫婦間的普通磨擦,反映家暴政策還有待改善。另外,她亦引用中大心理學系所作的一項調查,指出同性同居者發生家暴的比率較異性戀者為高。

而宣道會基蔭堂堂主蕭如發牧師則表示由於福音是可以戒任何不良習慣,教會有著其使命。呼籲不要以為處理家暴要專業才可以,在現今人與人關係疏離之際,我們要取代過往由隔離鄰舍作調解的角色,作個好鄰舍、家人,並多留意和聆聽身邊的人,疏導他們的情緒。始終教會予人關心家庭的感覺,和向社工予人投訴意味的感覺不一樣。他亦提到自己不會對離婚給予任何意見,並帶著一個信念,即使離婚也可讓他們從重新開始,在他的教會裡有許多夫婦都是離婚再結婚、分居再同居。

在台下環節,有參與者提問到教會怎樣去預防家庭暴力。廖銀鳳女士認為婚前輔導是需要的,教導兩性如何互相尊重、有合理的包容,亦要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她認為除了查經以外,教會也可談及一些傳統觀念,把好的傳承,不好的予以改善。而蕭如發牧師則引用雅一19當中的「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作總結,呼籲大家溝通時別忘了這句金句。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09.6.23)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