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從《論盡基督徒》看為何基督徒不像樣?

道剛出版了新書《論盡基督徒》(Unchristian),月前找我為此翻譯書寫些文字,好有些本土味道。首先,筆者肯定天道編輯與同工的勇氣,出版一本有可能引發爭議的書,當今本港福音派教會(差不多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須要不斷「自我批判」,才能保持信仰的純真。

  筆者曾就書名表達意見,建議「為何基督徒不像樣?」不被採用,筆者認為「Unchristian」翻譯「不像樣」比「不肖」好(不肖當然有子不似父之意,也有品性不良的貶義) ; 畢竟,《論盡基督徒》較《不肖基督徒》中性而不太有殺傷力。

  我於《論盡基督徒》剖析「基督教的形象出了問題」(第一章),這不獨是美國的現象,也是近期香港教會要面對的挑戰。名牧的「政治化」言論、全球禱告日風波等,同樣說明教會世代之間的代溝嚴重,價值之戰更為白熱化。

  兩位作者David Kinnaman與Gabe Lyons花了三年研究,訪問了數千名十六至廿九歲的年齡組別,了解此群「馬賽克族」或「後嬰兒潮」對整體基督徒的觀感,結果發現「新一代對基督教的不滿和敵意升溫。」(第二章)為何新生一代對建制教會如此反感,這股全球趨勢同樣值得我們思索。

  為何新生一代的教外人看我們是如斯負面:「思想封閉、反同性戀、反墮胎、易怒、暴力、不合邏輯、建立帝國、得救至上、不能與人和平共處」(第二章)?我們的形象出了甚麼問題?當教外人普遍地視基督徒「不太像樣」(UnChristian),無論這些見解是否合情合理,教內信徒要反省是:我們哪些言行導致外界對我們有如此落差的觀感?同樣,「八十後」、「九十後」等對建制教會的質疑與批判,我們也要學習虛心聆聽。

  按筆者觀察,華人教會代溝甚為嚴重,在位的中年或長者常要求在下的青成年「要順服」,或單向地作出指令,誰知新世代是「對話世代」:「要討論、辯論、每事問」(第二章)?溝通方式的差異有時帶來「提問等同不信任」或「平等對話就是不尊敬在上的」等矛盾。

  教外人批判我們「不太像樣」,通常基督徒有三種回應的態度。第一種是指正他們的誤解,我們作為耶穌的跟隨者,誓不低頭,並堅持「為真理受逼害」的心態,有部分教會領袖與信徒選取此種「敵我分明」的作戰態度。第二種則是奉迎討好,我們要盡可能改變信仰價值與生活方式,為要我們成為受人歡迎而非令人討厭的基督徒。第三種則是承認教外人的印象,有對也有錯;我們的信仰價值有不變的原則,然而我們表達真理的態度有可改善的空間。

六方面的不像樣

《論盡基督徒》兩位作者就六方面課題作出分析:偽善、只顧領人信教、反同性戀、封閉、政治化、好論斷。這六方面在媒體效應下,基督徒於公共空間中被塑造為常常「講一套、做一套」,自恃道德高超,現實是基督徒與教外人在倫理方面同樣丟人現眼。

  我們的偽善裝假,反映於教會內部文化;就是福音派教會的過度「務實」,我們不自覺地把福音異化了,為求福音廣傳而約化了信息,於是福音失掉了本身價值,淪為工具價值。教外人感受基督徒的愛心,只表現於願意返教會或信耶穌;一旦不再是傳福音的對象,不少基督徒對你就失掉興趣了!

  筆者稱此種現象為教會文化的「不一致性」,不少教會領袖與信徒經已習慣;我們輕易地以各樣藉口合理化信仰與生活不一致的落差。「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成為教會中人的寫照,更可怕的是我們漸漸地認同了這些落差是理所當然的。在若干信仰群體,我們向信徒只提供簡易答案來應對外在世界,甚至黑白二分地來理解身處的世界。

  有部分長期活在堂會世界的信徒,容易患上「靈」覺失調,就是脫離現實,未能如實地認知外在世界,只愛躲藏在理想化的屬靈境界,從來對個人的信仰與踐行,沒有任何疑惑與掙扎,確信不疑從堂會接收的資訊就是終極答案。

  「靈」覺失調帶來的悲哀是教會培育了一大群「習假為真」的教牧與信徒,虛假奉承文化盛行,部分人士因長期躲藏在一己的圈子之內,根本不曉得如何與世界共處。正因為大多信徒失掉了對世界的正確「知」覺,我們唯一進場的任務就是把「世人」拉進「堂會世界」之內,忘掉了世界的場景,才是我們「活出福音」的真正場景。惟有回復「常識」(common sense),肯定真實的人性,棄絕謊言,包容異見,才能取得教外人對我們的尊重。

  倘若我們不重新反思「福音」的內容,並「活出福音」在世的可見性,只顧領人信教,又未能提供合理的解說,教外人當然視我們為封閉、與時脫節,「沒有好好的回應複雜的現實」(第二章)。北美知識界湧現「新無神論」(new atheism),展開對基督教的批判;本港近年也出現新興團體對「建制教會」的衝擊;面對這些「反教」、「去基」浪潮,我們向世人展示的是否只是比拼人多勢眾、訴諸政治、透過動員政治力量來確保信仰價值得以維持?

  反同性戀是福音信仰教會的倫理立場,我們不能為了取悅外人而改變價值,然而我們可走多一步,既有堅定的立場,也可態度寬容、言語柔和。當牧者與信徒只指責同性戀者的不是,甚至過度誇大性罪的嚴重(聖經對不公義與貪婪的責備多於對性罪),我們「好戰」的姿態就會使公眾更為強化已有的成見。本港教會如何以具體行動關愛這些同性戀者,既然我們不認同若干行為如濫藥、賭博等;又同情那些傷殘的、貧窮的;我們也能在他們當中有美好的服事,為何在服事同性戀者方面卻明顯不足?惟有我們對真理與愛心有信心,走出恐懼,以基督方式來對待所有按神形象受造的人(包括同性戀者),我們方能減少而非消除外界的誤解。

  最後一項是外人認為我們「好論斷」。當教牧與信徒進入公共空間,我們要謹慎用語,否定式判斷未必為外人所接受。我們要學習謙卑與聆聽,承認有些問題沒有立即見效的答案,避免太快作出判斷。我們要大變身,回復基督待人之道,向世人展示福音的真、善、美。

結語

  《論盡基督徒》雖有濃烈的美國文化,然而兩位作者經研究後所作的立論,對香港及各地華人教會有不容忽視的提醒。我們倘若不自我批判,我們在文化戰場與公共空間,將會不斷被邊緣化,甚至被醜化。當我們能容得下別人的見解,即或是成見,並能作出合理的改進,基督教信仰方能有力地重新定義文化與塑造文化。本書內容適宜作為職青與大專生團契或小組的聚會內容,透過討論,並補充本地的相關研究,讓我們坦然面對教外人質疑,從而展示「效法基督」的生活方式。要改造形象,先由小眾開始做起!

(後語:教會領袖要有勇氣正視現象,並不斷作出自我批判;過度的防衛機能讓我們看不見、聽不入。當我們能承載教內外人的質疑與提問,這就是我們的自信所在。缺乏安全感的教會領袖與信徒,不敢面對問題,把提出質疑的趕出堂會,固步自封,思考事物只是「非友即敵」。長此下去,我們教會文化的「同質性」愈來愈強,有理想、富創意、肯思考的所餘無幾了!)。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