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不打自己人──對抗萬聖節?

踏入十月下旬,各大教會在各出奇謀,謀求從香港兩大主題公園和各派對中「將羊搶回來」。各式各類的活動,祈禱會、慶祝如雨後春筍出現以對抗萬聖節。同時,每年都會有人在這個時間,分享萬聖節的來源,甚麼塞爾特人,鬼門大開,諸聖日都跑出來了,為的要證明這本來的基督教節日已經被妖魔化了。

今天,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慶祝「萬聖節」?或許是因為基督新教傳統有聖經、有聖詩、有聖誕,卻沒有「聖人」的觀念,導致我們對這個原屬基督教的節日有所抗拒。

萬聖節(All Hallows),等於諸聖日(All Saints Day-11月1日)。除此以外還有諸靈日(All Souls Day -11月2日)。他們都原屬於教會節期中的聖人週期(Sanctoral Cycle),為的是表達對先賢先烈的懷念和重視。當年,在歐洲全洲皆信奉天主教的時候,理論上諸聖日只是記念教會所冊封的聖人,而諸靈日則是紀念所有其他信徒和在煉獄的靈魂,在天主教會中11月更是「煉靈月」,全月皆為亡者祈禱。聖人周期的設立,除了歷史原因外,目的也是讓信徒有一個機會去表達對先人的謝意和致敬,也讓教會能夠慎終追遠,感謝上帝在歷史中興起教會。

如果從中國本色化來說,諸聖日就像我們的清明節,是紀念教會──我們屬靈的家的祖先;而諸靈日,則像中元/盂蘭節,記念一眾遊魂野鬼。今天香港教會在禮儀上已經全盤西化,我們雖然仍然掃墓,但我們卻視中國鬼節如無物,絕不談論;另一方面,教會倒花了很多時間,去抗衡萬聖節這個本屬自己的節日。

無疑,今天的商業社會已經將萬聖節包裝為潮物玩意,而教會抗衡這種不正的風氣也屬可取。可是,我們是否應該該恢復我們禮儀年曆中「萬聖節/諸聖日/諸靈日」的傳統,讓教會藉著記念先賢工作,將「萬聖節」的價值轉向而非舉辦甚麼「對抗活動」?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或許有些教會很重視本堂建堂的人,本宗的會祖,甚或由馬丁路德起的基督新教,但有些教會卻只有「現在的我」與「耶穌」,在教會史觀中間出現了斷層。今天我們必須謹記,教會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留名史冊,但他們的貢獻,我們絕對不能忘懷,也應藉著他們的信心,反思我們今天的一言一行。

今天我們除了要好好學習教會史外,更理應重拾諸聖日的意義,看看傳統經課的「永恆」導向,唱唱感謝先人貢獻的歌。或者,我們也可以考慮,在盂蘭節中記念一下未得救而死的人;在清明節中,不單去掃自己家的墓,也為整個墳場中每一位基督的見證人感恩。如果可以的話,教會或墳場是否可以設立一個死者的資料庫或輕觸式電腦,讓我們掃墓時,不單看見死者的籍貫、生卒年月日,更能看見他們一生的貢獻,一生為教會、為社會的付出?

我們根本不需要對抗萬聖節,因為它,根本就是我們的節日。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0.10.20)

Donationcall

舊回應2則


佚名Anonymous / 2010-10-25 13:45:58.0

同意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觀點,今天我們的教會,好像是從石頭中突然爆破出來的一樣,不單不重視傳統,更要將之輕視,我自己所屬的教會的牧者都表示,要把傳統拋棄,但另一方面他又整日強調自己昔日工作的經驗,而要人全盤接收他的意見,方法及做事的方法,實在使人摸不著頭腦。可能他是一個不能面對歷史和傳統的人。


           更甚者,我曾見過有一位牧者在一個公開的場合中說過,正教會(東正教)是另一種宗教。我認為,洛桑會議,正好指出更正教中那些無視傳統,不知教會是有傳統的基督徒的當頭棒。


 


             教會可能要在此時開始,重新認識傳統,瞭解傳統,掌握傳統,去蕪傳菁,進而擁抱傳統。

古斌 / 2010-10-22 12:03:15.0

喜歡

喜歡那些創見啊,不過,可能還是大公派會先執行,福音派對亡靈有太多枷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