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專論

發現方舟?教內教外齊關注!「信與不信」同呼籲!(之一)

  ……如果影音使團清楚何謂正史,便不用要求「外間傳媒報道時,理應提及相關資料,作出正反立論之平衡」。如果影音使團對傳媒提出這要求,則顯示它正為一件它們自以為已經證實,卻未為大部分人認證的事爭取正史的地位。……

葉敬德牧師,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葉博士本身亦是該校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範圍包括宗教倫理、生態倫理、政治神學等。編有《彩虹的兩端──性傾向歧視立法爭論二百天》。

○○九年五月廿五日,馬灣公園挪亞方舟正式對公眾開放。當中大自然公園是免費開放予公眾觀光的,但挪亞方舟博覽館則是要付費參觀的。

  根據維基百科《馬灣公園》條,當時就著挪亞方舟博覽館的建立亦引起了支持和反對的討論。支持者認為,馬灣主題公園是香港的本地主題公園,富有教育意義、「能幫助人們反思生命的意義,學習愛護環境、保護家庭等價值觀。」公園亦能夠為市民提供多一個休閒旅遊設施,有助帶動本土經濟,製造就業機會。「而這個具特色的主題公園」,亦會吸引更多遊客到訪香港。

馬灣公園的宗教氣氛與為個別宗教傳教問題的爭論

  但是,當時也有教外人對馬灣公園、挪亞方舟的建立提出異議。其一是以公帑補貼建成的公園的宗教氣氛和公園應否為個別宗教傳教的問題。

  反對者指出,「由於馬灣主題公園是新鴻基以『補地價』形式建造,嚴格來說公園是屬於以公帑建造的公共空間。」所以,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期望,政府能夠確保挪亞方舟維持著較淡的宗教色彩,因為挪亞方舟是由公帑興建,「興建目的亦不能是為了讓個別宗教傳教,須提供多元意見。」而「馬灣公園總經理劉志遠在《明報》訪問中回應表示,挪亞方舟強調的是『愛家庭、愛自然的觀念』,『並非宗教宣傳場所』。」

  但根據維基百科《馬灣公園》條,「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則表示希望『這不只是一個旅遊景點』,並希望『所有入方舟的人士,不論是甚麼國籍的旅客都能知道何謂真正的愛,效法基督的愛來愛生命。』」

  事實上,影音使團在二○○七年七月十八日已經正式啟動「挪亞方舟國際事工」,袁文輝在相關網頁上說,他期望博覽館的內容能夠「傳遞三大主題信息,成為生命教育及福音預工之基地:一、從人類歷史中見證聖經挪亞方舟與大洪水事蹟;二、從天地間奇妙創造見證上帝的永能和神性之『十二門廊』展覽;三、 從古今中外人神相遇的經歷見證福音的奇異恩典。」

  雖然袁文輝期望博覽館成為生命教育及福音預工之基地,但「效法基督的愛來愛生命」和「從古今中外人神相遇的經歷見證福音的奇異恩典」是否已超出了福音預工的範圍是可以討論的。

  另一方面,既然博覽館是以挪亞方舟為主題,介紹有關猶太基督教傳統中的挪亞方舟又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博覽館的宗教性是不能避免的。可是,介紹與傳教始終是有差異的。如何能夠不傳教而從介紹挪亞方舟,走到令人「效法基督的愛」和「從古今中外人神相遇的經歷見證福音的奇異恩典」,是令人費解的。

  當時胡志偉牧師曾撰文表示,就挪亞方舟博覽館,「負責籌款和管理公園的影音使團和新鴻基的關係不清,質疑兩者未有公開帳目以及發展詳情,又指出即使基督徒以『傳福音』為名,也不應越過公共空間的界線」。

  況且,如果「嚴格來說公園是屬於以公帑建造的公共空間」,則社會人士要求「政府能夠確保挪亞方舟維持著較淡的宗教色彩」,期望它不是「為了讓個別宗教傳教」而興建,並「提供多元意見」,都是合理的要求和期望。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令教外人產生反感也是在預期之內的。

影音使團與教外人爭論挪亞方舟當「正史」的問題

  第二,除了博覽館的宗教氣氛和應否利用它來為個別宗教傳教的問題外,挪亞方舟的歷史性本身亦是其中一個爭議的議題。

  袁文輝期望博覽館傳遞的其中一個主題信息是:「從人類歷史中見證聖經挪亞方舟與大洪水事蹟」。所以,根據《明報》在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的報道,「馬灣公園透露,方舟內的多媒體設施由影音使團策劃,該機構一直聲稱,他們已找到聖經中記載的挪亞方舟。」而「館內的導覽冊子」,便「把挪亞方舟當作歷史看待,稱多媒體設施將提供『了解挪亞方舟對人類歷史及未來的重大奧祕』」,但此舉卻「引起外界不滿」。因為聖經記載的挪亞方舟是否果真在歷史上存在,是一個在史學界極具爭議的問題。而影音使團是否找到了挪亞方舟的遺骸,則更具爭議。所以,「有網民早已設置『致新鴻基地產集團──我們對挪亞方舟的主題公園的要求』網站,聯署要求新地在館內標明方舟故事來自猶太教神話,亦說明地質學及古生物學均無證據支持此傳說。」

  根據《基督日報》記者程諾謙在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一篇名為《影音使團堅守聖經立場──力抗傳媒「方舟當正史」批評》的報道,影音使團堅守聖經立場,以〈不把方舟當正史──勢惹全球非議〉一文挺身力抗傳媒「方舟當正史」之批評。

  該報道說:「影音使團回應,過往一直投放大量資源尋找真正方舟,且有關進展得到土耳其政府、甚至歐美科學家、考古學家的支持。影音使團在探索方舟遺骸方面的工作及進程,都曾於去年年尾及今年年初分別在本港及土耳其舉行的國際性發佈會上公佈過。外間傳媒報道時,理應提及相關資料,作出正反立論之平衡。」

  基本上,這是一場教外人跟影音使團的爭論。教外人認為,挪亞「方舟故事來自猶太教神話」,在「地質學及古生物學均無證據支持此傳說」。影音使團則認為,它們過往曾經投放大量資源尋找真正方舟,在傳媒報道時,應該提及相關資料,作出正反立論之平衡。

  當然,對於那些相信舉凡在聖經內提及的事件都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基督徒,他/她們自然相信挪亞方舟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但是,對於教外人言,僅僅聖經的記載是不足以令他/她們相信挪亞方舟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他/她們所要求的是「地質學及古生物學」等方面的證據。

  影音使團宣稱,它們曾經為了尋找挪亞方舟的遺址而「一直投放大量資源」,但問題卻不在它們投放多少資源,卻在它們可曾找到了。

  根據維基百科《挪亞方舟》條,影音使團曾於二○○四年組成首支華人探索隊,登上土耳其及亞美尼亞邊境的亞拉臘山尋找方舟。「二○○六年八月,一名庫爾德族的探索家於亞拉臘山上一個洞內發現不明物體,懷疑是木塊。他立刻聯絡相熟的香港探索隊隊員,並於九月把樣本送往香港作科學分析。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應用地球科學中心對該樣本進行岩相分析,鑒定它為石化木結構。」

  然而,證明這是石化木結構是否便足以證明這是挪亞方舟的遺骸呢?而且,影音使團復於二○一○年四月廿八日宣佈,香港和土耳其的探險隊員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附近找到了挪亞方舟的船身殘骸。那麼二○○六年八月發現的又是甚麼呢?如果二○○六年八月是肯定找到了,又何須再找遺址而有二○一○年的發現呢?如果二○○六年八月仍未肯定,對教外人言,又憑甚麼可以證明挪亞方舟是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呢?

  況且,基本上正史是指官修的紀傳體史書。一般被視為正史的事是指那些被主流思想接受為在歷史上確曾發生過的事。當然,主流思想亦可能會錯,但如果一件事已被接受為正史,意思是主流思想基本上不會懷疑其歷史真確性,則傳媒在報道時又何須作出正反立論的平衡呢?所以,如果影音使團清楚何謂正史,便不用要求「外間傳媒報道時,理應提及相關資料,作出正反立論之平衡」。如果影音使團對傳媒提出這要求,則顯示它正為一件它們自以為已經證實,卻未為大部份人認證的事爭取正史的地位。但少數人以為已經證實、或是以信心接受為歷史的事,跟絕大部份教外人要求證據確鑿地證明為歷史的事,始終是兩回事。

  從是次爭論可見,教外人甚至比教內人更早和同樣關心方舟是否為歷史事實的問題。如果影音使團能夠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他/她們亦無話可說。但他/她們絕對不會接受在沒有充份的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將挪亞方舟視為歷史。

  基督徒如果沒有相當的理據而試圖將自身對某些歷史事件的信念強加在教外人身上,則必然會惹來反感。待續

編按:本文為作者於五月五日於「科學、創世記與方舟發現」公開講座的講稿。本刊分期全文刊出。

Donationcall

舊回應1則


Benjamin Leung / 2012-05-12 15:43:43.0

似乎方舟早就被出土,又被掩埋了


何仲柯醫生早於2003年著的「進化退化神化」 在117頁有這樣的說法:


洪水後,諸山升上,諸谷沉下之際,方舟便「停在亞拉臘山上」了。這亞拉臘山如今還在中東的土耳其,正在叛區(Kurds)與亞米尼亞(Armenia)和伊朗的交界。


歷史上,當地不少的土著見過這方舟,是停在山上的一個冰湖裡,要在特別乾燥和炎熱的夏天才亮相。歐洲人探險最生動的一次,可能是1916-1917蘇俄末期,莎皇派去的一隊兵,他們拍了照,畫了地圖,還進了方舟,看了那些動物的房間,可惜回國時,革命已經發動,莎皇也已喪命,他們散失了,文物也不見了,只有近年來,其中一位從記憶中畫了當時的情景。近年來又頻傳有所見,不過還是不能肯定。


(詳見 http://www.vccstm.ca/Page/EvoDegApo/Sec22.htm)


似乎方舟早就被出土,又被掩埋了。假如1916-1917的發現是真的,那「方舟探索事工」在2010年的發佈就只能算是再發現而已。按方舟事工所引用的專家祖•克蘭克博士認為:「該遺址面積很大,長度也許超過一百米,深度至少有兩個樓層那麼高,並且掩埋在高達 15米厚度的石堆和冰塊之下。」就1910年代的技術和資源,居然發現比這回更詳盡;這是我這個沒有大學程度的平信徒所不能理解的。那再掩埋「方舟遺址」高達 15米厚度的石堆和冰塊是因在過去 90 年「亞拉臘山」積雪和發生震動而成的嗎?


另一方面,「方舟探索事工」有意指出在4200米高的搭建大型長方木結構「絕對需要使用大型軍用器材才能完成。」( http://www.media.org.hk/arkanswers/?p=121 )偏偏,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的布達拉宮在大約1200年前開始修建也肯定缺乏「現代的大型軍用器材」。相反,洪水退去當時方舟所停在的「亞拉臘山」的4200米高度在過去4800年或超過1萬年 ( http://hkepistemologist.wordpress.com/2012/03/04/thirdliang/) 又有沒有改變呢?那又是我這個無知的平信徒無法瞎猜了!


其實,方舟項目最令香港人質疑的是地產商和一群熱心基督徒各取所需,合演了數碼港項目的變奏;當中合作伙伴的董事要員近日也受到了廉署拘捕調查。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