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在神手中成長的摩西    

  許多人對摩西的認識,大多留在十災、分開紅海、天降嗎哪、磐石出水等家傳戶曉的傳奇故事。至於摩西與叛民同行四十年,多次受到背叛和反對,更受到至親的誤會,至終因以色列人不斷埋怨而發怒,在沒有尊重神為聖的行動下,導致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下場亦領人深深歎息。只是我們對摩西的成長和對同胞情誼的建立,卻鮮為人所樂道。

  摩西常被誤會在埃及皇宮長大,與法老一起成長。 電影如《埃及王子》更將摩西與法老的友情大肆渲染,除了刺激觀眾的感性外,更為日後摩西奉神命令回到埃及,與法老為敵而帶出人性的張力。這些加插的片段,將聖經中原有的資料,作出了無意卻無情的篡改。

  摩西出生後被母親收藏了三個月,更被迫放在蒲草籃子內,在河上去接受不可或知的前路。誰知這位嬰孩的前路,早已掌握在神的手中。當法老的女兒遇上摩西時,她的憐憫讓摩西從死亡的邊緣得到轉機。她沒有立時將摩西帶進皇宮,反讓乳娘將孩兒養大,到了一定年歲,才由乳娘帶到宮中接受教育。(出二9-10)。摩西在這段與母親(乳娘)相處的日子中,認識到自己不是埃及人,而是地道的以色列人。對同胞受到的種種待遇也深入腦海,產生一種深厚的民族情懷。到進入皇宮的日子,亦沒有因為一朝富貴而忘記親族,反而掛心自己的同胞在宮外的生活境況。當看到同胞被欺負而怒火攻心,達到要殺死欺負者的地步。(出二11-12)

  這份對同胞的熱愛,令摩西平順的人生出現了劇烈變化。除了同胞不肯接受摩西的規勸,法老更追討摩西殺人之罪。此時的摩西恍如掉進萬丈深淵,既為同胞所拒,又要逃避追殺。這位埃及皇子,因著一時民族情感而頓失所有。還要逃到米甸,作起埃及人嫌惡的牧羊人,(創四十六34),掩飾身份以得存活。

  在米甸的日子,摩西仍牢記自己的際遇。他為一位兒子改名革舜,意思是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而另一位兒子則改名以利以謝,意思是我父親的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出十八3-4),這些名字,不斷讓摩西想起當日為同胞出頭所換來的種種屈辱,慢慢消磨了摩西的民族情感。故此摩西並沒有遵照以色列人傳統為兒子行割禮。(出四25),在四十年的米甸生活中,摩西由為被欺負同胞出頭而殺人的激情,漸漸成為不理會同胞受壓的冷漠。因此當神呼召摩西拯救以色列人時,他不斷找籍口推卻。因為他的心仍被過去的傷痛所纏擾,放不下過去不快的記憶。

  神對摩西這份傷痛早已非常了解,亦明白摩西現時內心深處的顧慮。尤其是他這次不得不回到埃及拯救同胞。在事奉態度上可能只存著僱工心態,只要完成工作,便可「收工大吉」,再次回去米甸作牧羊人。因此,神亦預備了連串計劃,讓這位冷漠又不大情願的事奉者,在祂的大能中重新燃起愛人的熱誠,高舉神的聖杖,為神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往應許之地直奔。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4.04.21)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