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普選爭議的終極性出路

國人大常委會的「落閘」解釋,明顯與泛民方案對著幹。中央為求保住「大局」,寧願溫和方案也不考慮,甚至令幾百萬港人失望也不計較。副祕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表明,如果利用激進違法活動使中央屈服,「香港將永無寧日、國家將永無寧日」,中央會「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佔中發起人一直回應指大規模不合作運動,人數若夠多仍有可能令中央修正立場;「佔中」公民抗命行動已定下日期。雙方對陣,如箭在弦。筆者際此提出一些分析,也提議一個「終極性」觀點。

  先對中央而言,「勇敢消災」論予人想像到介入力度,或能震懾香港。中央對付「不可管治城市」滿有經驗,不會怕香港。問題是,國內維穩經年,力度與收效存在反差;更大難題是,香港年輕一代近十年本土意識有增無減,他們的抗爭力度從「反國教」事件盡現。比起上一代面對九七移民為是,新一代反有可能「留在港、鬥長命」地抗爭下去,這是一個難以估量的新形勢。縱然「反佔中」行動亦是人多勢眾,但單以「年輕化和本土性」兩要項作比併,大家就心中有數。君不見今年起港台澳年輕一代跨境連體抗爭,當然如此下去兩岸統一遙遙無期,更當然是三地學生更易被中央推向「國外勢力」懷抱。中央的敵我思維如斯高漲,對與中央一樣「受軟不受硬」的年輕一代,只怕是雙方無終期的硬撼。

  對泛民而言,「普選合乎國際標準」論有近八十萬人支持,並認同以「和平佔中」 為手段,聲勢不弱。然而,「不和平」的風險有多大,會隨形勢突變、失控甚至災難性。不合作運動如何規模大至中央修正立場,委實難以估計。但我們可想像一些代價:若涉及警民傷亡而造成的個人生命折損和社會關係撕裂,是「佔中」、「後佔中」就算成功仍是「手尾長」的後遺症;更大難題是,就算「佔中」強大至中央今次「屈服」,難道中央沒有辦法日後「反擊」嗎?君不見「反佔中」遊行顯示香港有大量愛國團體可配合辦事,加上建制派和商界擁有龐大資源,泛民連同支持的選民就算抗命今次取得「真普選」,難道中央不能下次使之變為「假的真普選」(若共產政權的統戰策略盡出,可謂十拿九穩)?這真假普選,循環不斷惡鬥下去,只會令香港在政治鬥爭中虛脫。

  以上所言,以「未來」論今,試看遠一點;但遠至「終極性」的兩陣復和(reconciliation),才應是徹底的中港出路。共產國際行鬥爭哲學,提出階級矛盾、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等鬥爭學問──解決矛盾往往以力鬥力。或許,中央至今仍信奉此一套。這一思想欠缺復和精神這一關鍵的靈性問題,是強調物質層次而非精神層次的共產主義不足之處。「佔中」、「後佔中」若奉行相同的「力鬥力」路線,恐亦步入不具靈性的出路。若今後一國兩制變成「一國兩敵」,雙方始終也是要走向復和,才能長治久安。但鬥得愈深,也要更長時間復和。或許,我們在爭取民主的來到,也要想及復和何時臨到。這應否也是基督徒一個視角?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