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佔領運動帶來的思考(下)

公義與合一

  「佔領運動」帶來的影響,現時是難以評估;本港教會對運動不能按照官方的定性來看待與處理。當有教牧刻意於講道,抹黑整個運動,有意見提出來對他的言論予以批判,我們不能簡單以合一來取代公義。

  任何人可以反對或贊成「佔領運動」,這是可理解的;我們對事件的理解與評論是基於客觀事實。有意見形容學生運動如同文革紅衛兵般「造反有理」,根本用錯了類比,昔日是領導人毛澤東利用熱血青年來成就個人政治野心,目前香港看不見學生批鬥老師、兒女批鬥父母、工人批鬥資產階級等。從各方面資訊來看,佔領群體沒有以不同方式來踐踏與批鬥異見者的人格;相反「藍絲帶行動」對傳媒工作者的暴力是有目共睹的。比較佔領者與反佔領者,不難從各媒體報道可見,反佔領人士往往使用更多與更大暴力。

  不少香港人要求的普選是溫和與合理的,乃中央承諾於二○一七年可以進行平等與公平選舉特首,但人大常委會於八月卅一日所下的關卡,卻是大石壓死蟹,引來學生群體極度不滿而提早引爆「去飲」。不同的政改方案是相對的,然而政府原先承諾了「普選」予港人,現在看清楚不是「貨真價實」的。

  由舊約社會至新約教會,聖經明確表明「公義」的倫理思考,其中清楚宣告:「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他的信實審判萬民。」(詩九六13);「在他的四圍;公義和公平,是他寶座的根基。」(詩九七2);「因為我耶和華喜愛公義」(賽六十一8)。耶穌進到人類歷史舞台,宣告公義之光要照亮黑暗之處,公開地顯露世人的不義;救恩與審判,報福與報禍是不容分割的。正因為神本身是公義,祂期望我們能「行公義,好憐憫」(彌六8),與神同行。

  公義要求政府能就現時情況作出最大的承擔,避免形勢惡化下去,同樣也要求學生與群眾能適當地減少擾民的做法。公義使基督徒對特首發出我們的反對聲音,我們與體育界同樣直接與間接有經濟的貢獻。筆者支持「協進會」的立場,本港教會是時候乾脆不玩「選委會」(或題委會)的小圈子選舉遊戲。當葉國謙或中央要定性教會的人道支援,等同是外國勢力的介入,本港教會的合一就是不分宗派與堂會,予以否定。那些是民建聯的基督徒,如李慧琼等,應選擇對基督的效忠,作出公開的澄清。

  教會的首要政治任務是作教會,持守公義原則,對官員與議員的政治暴力與語言暴力,加以譴責;倘若連這些公然侮辱教會的言論也不敢發聲,卻對另外群體義正嚴詞地發聲,年輕一代自然認為教會是「偽善」。公共空間裡任何違反人性與公義的,教會有其道德責任要維護公義。

  目前,社會與教會的撕裂乃是政府本身不義所造成,責任更多應歸於政府,而不是「佔中雙學」等人。當堂會內存有不同意見,教牧視之為正常,毋須大驚小怪,任何教會使我們合而為一是基督信仰,並非政治取向。若有信徒因對方政見不同而unfriend,這動作本身應加以勸導,主內關係不能un-brother或 un-sister,這違反聖經教導。我們合一建基於「身體只有一個, 聖靈只有一個,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四4-6)。我們不能為了表面合一而捨棄公義,同樣我也不把公義絕對化,以致我不能擁抱他者或異見者。

  「佔領運動」對本港教會的挑戰,就是讓我們中產成年信徒重新檢視我們一向相信的價值如經濟發展或知法守法等,不一定是我們下一代所認同的。世代之間價值之間矛盾與衝突,正是我們要好好應對與學習,不然的話,年輕有理想一代會捨教會而出走,我們教會不老齡化才怪!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相關文章:胡志偉〈佔領運動帶來的思考(上) 〉(|)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4.10.31)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