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社關神學課程分享(二)
扶貧與社會公義

上流傳一幅有關平等的漫畫圖片,表達出兩種對公平的概念──應該將資源平均分配予不同高度的人,抑或按著他們的高度分配資源使他們達到相同高度。再進深一層,除了從結果去衡量公平外,分配的程序又是否公義?得到資源的機會是否平等呢

  對於公平、平等,確實有不同的原則和理論,李仲驥博士和陳成斌博士均在明光社的社關神學課堂上談及。效益主義、新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等……即使你未必知道各種定義,卻必然會傾向某種思想立場,個人如是,教會群體亦然。基督教並沒有任何統一的看法,那麼我們去推動扶貧事工時,又應該從哪個向度入手呢?為基層兒童爭取相同的起跑線,支持設立最低工資保障低收入人士,派發救濟物資,均是不同的進路。若我們要合一地為貧窮人發聲,就必須站在同一平台上。

  正如郭偉聯博士所言,基督信仰的平台就是聖經中的公義。從舊約聖經可見,公義是指向人與上帝的合宜關係,當中包含上帝的慈愛與誠實;在新約聖經記載中,耶穌基督則以犧牲與復和去彰顯此公義。因此,教會的角色就是在地上的群體之中活出公義的見證,從關係性入手盡力彰顯上帝的國。

  儘管政府政策必然有其限制及不足,但在教會不能改變政策時,卻可以改變社會氣氛。儘管基督徒只佔香港人口的少數,但當教會集體行動時,卻足以影響公共空間。儘管扶貧有不同的路線,但教會群體凝聚關懷的氣氛,卻能使公義更立體化。唯一的前提是,身處於中產化的教會,我們要先認識貧窮問題和現況,學習與基層人士做朋友,方能談及爭取、彰顯公義。

  誠邀大家成為「教關大使」,同心服事作合一見證,查詢聯絡何國傑(電郵:info@hkcnp.org.hk),或瀏覽:www.hkcnp.org.hk及Facebook:http://fb.com/hkcnp(教會關懷貧窮系列之四十二)

(作者為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傳播及研究主任)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