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尋找敬拜中的質(下)

(續上期

質之理來說,無論是當代和傳統形式的敬拜,領敬拜者所領之敬拜都該帶著生命之質,其表達形式會不一樣,但音樂本是藝術的表達形式之一。既然藝術表達能有質之強弱之別,敬拜之音樂表達作為藝術之一種,也必然有質之分別。誠如我在〈上〉〈中〉篇中所闡述,我所說的質和所謂的品質之義不同。我說的是參與敬拜事奉者——尤指領敬拜者之生命之質,他的血肉和靈魂以及他在領敬拜時能否把此質賦予他的帶領之中。

領敬拜之質

  這又牽涉到當代敬拜在這方面又比傳統敬拜形式有空間。我不是說舉行當代敬拜者,都必然把生命之質帶出來了。當代敬拜之表達形式,也是一種藝術,也有強弱之別;帶領之人也有明白生命之質與否的分別,也有是否具有把生命之質賦予敬拜之能力的分別。

  先解釋為何當代敬拜這種敬拜藝術形式在表達生命之質上較為優勝之因。首先,當代敬拜本生於當代,其與當代之文化氣質和氛圍有表裡之關係,像新酒與新皮袋之關係。不是說當代之藝術形式高於傳統的敬拜,而是說,在當代敬拜藝術表達成熟處,在表達當代文化心靈上,按理說是最貼切的。

  回頭說領敬拜者如何把生命之質賦予敬拜中(我將另書一文討論敬拜者賦生命於敬拜的辯證關係,此處只在於討論「如何」)。我們之前〈上〉、〈中〉篇已經談論到觸摸(embody)、內省、默觀和敞開的操練,這些都是賦生命之質予敬拜的前提。帶領敬拜時,帶領者敞開自己的生命,一方面彷彿在默觀中如前所述半開半掩,聖靈或出或入,與祂一來一往;另一方面,這種默觀式的敞開,這時也是向參與敬拜的會眾敞開的。這彷彿是邀請大家進入一種默觀的情境靈境中。這時,不但聖靈和領敬拜者相互寓居(perichoresis),會眾與領敬拜者彼此間亦然。我們勉強稱此聖靈、領敬拜者和會眾的關係為三一的關係,就好比三一上帝相互寓居一樣。

  這種相互寓居的境界一旦出現,我們可以想像會眾也參與了領敬拜者因敞開自身而與會眾分享的生命之質,並聖靈的質。會眾本身的生命之質必然各有不同的層次,但在互通有無時,人與人的生命之質形成一種生命之質的磁場,凡在此磁場者,都必感染此磁場內之生命氣息。在這樣的敬拜磁場中,聖靈在相互寓居的情境下,必也運行在所有敬拜者中。這同時是聖靈的同在並聖靈的觸摸(the presence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Holy Spirit)。

  還有一點,就是領敬拜者之歌聲如何帶有生命的質,以至有其感染力呢?所謂文以載道,歌亦當載有生命。誠如〈上〉篇所提之電影裡那一位歌唱家的學生,歌唱技巧是不可或缺的,且誠如帕華洛帝所言,歌聲之抑揚頓挫、收放之間,皆須與歌之內涵相配合,但這也只是基本,再進一步是如何把生命之質賦予歌聲中,這是更重要的。再進者,則是讓歌聲成為一種生命與聖靈恩膏的載器,不但生命之質與聖靈相互寓居,且此相互寓居的靈魂空間也成為會眾心靈的生命運輸流,流向上帝。

  簡單而言,這以質為本的領敬拜,有其動力之節奏、上下橫豎之方向,這有待另文交代。此處我希望帶出的只是有關敬拜中之生命之質,這個較受忽略的思想。

(全文完)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