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後佔領時代的信仰探索
葉菁華:復和前須認錯
(2月9日消息)



左起:主持關瑞文教授、陳龍斌、龔立人、葉菁華

 【時代論壇訊】近期,一些教會、機構及神學院開始舉辦有關雨傘運動後信仰探索的講座,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主辦的「復和以外——後佔領時代的信仰探索」講座於一月三十日在灣仔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吸引了超過三百人出席。

該院副教授葉菁華以「我要真復和」為題,分析復和與合一是甚麼。他指出,佔領運動期間,教會內弟兄姊妹間出現了撕裂。在談及復和之時,仍有一些事情需要留心。不過,葉菁華指出復和非強顏歡笑裝作友好,或是單單叫別人「一人少一句」這麼簡單。他笑言,復和並不是直接引用腓立比書「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經文,叫人忘記過往的事而向前看。他指出,復和的前提不是對不公義妥協、順服在上掌權者。「復和的過程,需要一方或雙方認錯,方能成事」。

該院教授陳龍斌則以「從舉傘到聚散——超越抗爭VS 復和的聖經」為題,帶領大家思考雨傘運動的聖經觀。他認為,研讀聖經離不開與寫成時代當時的處境。耶穌之所以道成肉身,身處一個猶太及羅馬帝國的處境,有其道和肉身的關係。他表示,舊約聖經中有以色列人與強國人復和的聲音,亦有蟻民的抗爭,但須留意聖經是說給當時社會的,要重視相關的時代處境。

該院副教授龔立人以「中國人、香港人、基督徒」為題,帶領大家思考如何在三個不同的身份中自處。龔立人表示,在雨傘運動期間,佔領區常出現「命運自主」、「自己的香港自己救」等口號,外界認為這是因為香港人自己身份受到威脅而寫的,惟諷刺的是,寫這些口號的佔領者也認為威脅來自中央。但是,亦有另一方認為中央已對香港有很大的關照,更懷疑是否有外國勢力牽涉入運動之內,而雨傘運動所帶來的覺醒,這是一種「從主體到被主體」的過程。

龔立人認為,在這種思想框架下,基督徒須思考「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大我」是否比「小我」重要?對本土的忠誠,是否能幫助我們進入更大的忠誠?他認為,愛國、愛本土可以是信徒的本性,這是可以美善的,而恩典可以「完成」這種本性。

聚會中,講員更談及應否以世代之爭來評價雨傘運動的問題,聚會的詳細報道可參稍後出版的《時代論壇》。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5.02.09)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