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思道雨傘運動講座
張祥志︰教會對聖經欠準確教導
(2月17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雨傘運動衝擊港人對社會運動的看法,亦對教會牧養帶來新挑戰。思道平台近日舉行一系列講座,探討雨傘運動對教會發展的影響。於二月十四日,思道邀請了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專任講師張祥志,從聖經角度探討雨傘運動對教會牧養帶來的啟示。

對於運動帶來的堂會內部撕裂,張祥志相信問題癥結在於教會對聖經經文缺乏準確的教導,亦與社會現況脫節。他批評,部份教牧於講道中內容空洞,對聖經的理解缺乏根據。不少信徒的屬靈觀,只著重於個人及他人得救與否,並約化至個人與上帝間的關係,對聖經當中有關社會、政治的應用、反思避而不談,只轉換為對個人內心的省思,是過於片面及理解錯誤。

聚會中,他帶領會眾查考羅馬書十三章,他指出當中順服掌權者的教導,是出於掌權者需賞善罰惡,令作惡的懼怕,故信徒並非盲目對政權順服。在彼得前書二章,他分析當時信徒被社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在十三節中,「制度」一詞源於上帝的創造,是一種賞善罰惡的設計,所以經文中提到信徒要品行端正,順服制度。他強調,經文中提出的順服並非無條件,良心對得起上帝並為行善而受苦,才是蒙上帝所喜悅。

有聽眾問及為何信徒間會有「藍絲與黃絲」之分,對運動的理解出現巨大差異。他回應指彼得跟隨耶穌,本是為賺得全世界,門徒一直以來所做的都與耶穌所傳、所做的背道而馳。現時不少官員、議員都自稱為基督徒,但需注意心中本是為跟隨基督的教導,還是為賺得全世界。若跟隨耶穌教導,相信不會出現理解上的分裂。關於基督徒是否應參加公民抗命,他指從出埃及記、但以理書、四福音書以至使徒行傳都有公民抗命的例子,原意都是為反抗不公義的管治。他引用申命記十六章18節及十七章14至20節,指出相對對官長要求至公至義來說,民主制度中的監察、限制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較佳。

是次講座假浸信會神學院應用神學教學中心舉行,有約七十人出席。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5.02.17)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