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聖詩紅、藍、綠

不少成長於六十至八十年代的信徒心目中,由何統雄先生所編輯的《青年聖歌》(簡稱《青聖》)有著一個非常重要及獨特的地位。如果要他們揀選最喜愛的幾首詩歌,相信總有一些來自《青聖》。今天一些教會的詩班仍採用《青聖》來獻唱,可見其影響力沒有間斷。被稱為「《青年聖歌》之父」的何統雄先生,帶給後人的寶庫,實實在在的是「藉『他』賜恩福」。

  為甚麼《青聖》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呢?

  首先由一些簡史說起。五十年代開始,何先生便與劉福群牧師(Rev. William C. Newbern)一起翻譯及校對聖詩,編成英中對照的聖詩集。之後這些詩歌出版成為《青聖》。由於出版後大受歡迎,於是每四集共二百首歌時,便合編為綜合本。於是十二集的《青聖》便合編為I、II及III三集,亦即《藍青》(第I集,1至4)、《紅青》(第II集,5至8)及《綠青》(第III集,9至12);何先生當時為總編輯。

  由於《青聖》在教會中極受歡迎,特別是在福音派中,不少詩歌都成為膾炙人口的靈糧,旋律更是能琅琅上口。即使是不太識字的信徒,也能感到神賜給他們的禮物。他們總能隨時唱出詩歌的幾句歌詞。下文將粗疏地道出《青聖》對信徒的影響。

普及的原因

  不同宗派都有屬於自己的詩集,但這些詩集部份是相當的笨重、另一些卻不著及;但《青聖》的合集,方便教會不同活動時使用,亦讓信徒帶來新鮮感。《青聖》亦為詩班提供了有別於會眾誦唱(congregational singing)的詩歌。此外,團契或在其他聚會時,唱頌《青聖》的詩歌也輕鬆一點、令人更易投入於歌唱及活動。

  當這些情景不約而同地出現於不同教會時,《青聖》就成為了共通的語言了。更甚者,它成為當時年輕一輩信徒的一個身份認同。

  聖詩不單是一首簡單的音樂與文字的配搭,更是培育、教導、餵養信徒的教材。因此詩集的編輯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工,因詩歌影響著信徒對信仰的了解及學習。

音樂上

  《青聖》收編了不同時期1、不同風格的音樂,如雄壯的〈祢真偉大〉到抒情的〈愛就是〉,深沉的〈深哉深哉,耶穌的愛〉到莊嚴的〈聖哉、聖哉、聖哉〉,舞曲式的〈全獻在壇上〉到步操式的〈每步跟隨主〉、輕快的〈耶穌是一位奇妙救主〉到富感情的〈當轉眼仰望耶穌〉等,都是認識音樂的好材料,打破了不少信徒認為詩歌是很嚴肅、沉悶的看法;特別是四十至六十年代的詩歌,如〈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已是另一種類型的聖詩,有別於以往聖詩的寫法2,故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年輕信徒。

  感受到神賜給人創作的恩賜,不只是讚美詩(chorale),《青聖》也可以。還記得一些長輩說過3,他們年輕時唱《青聖》的詩歌是會被他們的長輩斥責,原因是《青聖》的音樂太過似流行曲4;於是他們只能悄悄地唱《青聖》5。這情況其實也像教會在八十年代的「齊唱新歌」或九十年代末期敬拜歌曲開始發展時,都受到部份長輩的反對、斥責一樣。從今天看五十、六十年前的音樂是「舊」,但若站在那時代看,卻是新穎的音樂。其實這也說明了教會音樂都是流動、不停發展的。

文字上6

  《青聖》的內容、題材都很廣,包括了讚頌、安慰、平安、憐憫等。不少信徒都找到不同詩歌作為其支持、鼓勵、幫助及盼望,如〈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有福的確據〉等。

  在牧養的層面上,詩歌的影響力就更甚。多唱幾遍的詩歌就能深深印在腦海內。因此,優質的內容如正確的神學觀及整全的信仰觀比勤上主日學、勤聽道更易學習和吸收。《青聖》中對福音的傳揚、委身、盼望、同行、奉獻等有不少的教導,而不是偏重於某些類別,如個人屬靈經驗。當然,只集中在某些歌詞也會產生壞影響7

  此外,對耶穌有豐富的描述,如「奇妙的救主」、「沙崙的玫瑰」、「谷中百合花」、「暴風雨中之避難所」、「堅固城」、「安穩處」、「牧者」、「良友」等,富形象的表達更易於明白。有別於較舊的聖詩,《青聖》歌詞中也加入了主觀、感性的描寫,如多用「我」8,而不像舊的強調客觀及理性。透過詩歌,也拉近了信徒與耶穌的關係。

  《青聖》的譯文也貼近原文,讓人更易了解詩人的想法;亦帶出文字的優美。何先生就曾這樣說過:「譯聖詩跟譯文章不一樣,除了要信、達、雅之外,聖詩因有字數的限制,必須注意與音階的高低和節拍相配合,並要押韻。每首詩譯完後,還要在琴前彈唱數遍,直到修改至滿意為止。」

結語

   《青聖》的影響力一直都被低估9,不論在牧養上、生命塑造、學習音樂及身份認同上。希望年輕一代的信徒也可認識、學習這些「古老」但充滿養份的詩歌(《青年新歌》也是一個新起點)、聖樂工作者也可多研究及探討《青聖》在不同層面的貢獻。最後也願何先生對事奉的熱誠與執著能薪火相傳。

(作者為D100《恩典時刻•聖樂漫遊》節目主持)


  1. 包括18、19、20世紀的詩歌,當中也有民歌。但比例較多的是20世紀初期到60年代的詩歌。 
  2. 特別是 John W. Peterson創作的歌,包括〈我心裏有一新歌〉,〈天上榮耀充滿我的心靈〉;其他歌曲如〈與神同行〉、〈我已找到快樂的途徑〉等,都會用上半音、不固的句法、節奏上較複雜 (如切分音、三連音與符點的交替)、和弦上也較多變化。
  3. 筆者的長輩是40、50年代出生,並在教會成長的「福音派」信徒。
  4.   在一些福音派教會中,強烈教導信仰生活與普及文化分割,即「世俗二分」的生活,不應讓「世界」的東西污染了純潔的屬靈生活。在這氛圍下,流行曲 (一些搖滾音樂更被視為「魔鬼音樂」)、電影就是那些俗的東西。有些年長的牧者更教導不應行走設有電影院的街道,而改行另一條路。
  5. 在這時期,也應該出現了所謂「新」、「舊」詩歌的爭論。但需要多些資料以了解其中的情況。
  6. 本文暫不探討應以普通話或廣東話來唱《青聖》,因會涉及不同的因素,如處景中的社會及文化之轉變、受眾與語言的關係等。宜另文再詳細探討。
  7. 如過份強調「這世界非我家」或「與神同行,我要遠離世界」等,會引致避世或只看重他世 (other-worldly) 的觀念。
  8. 如〈無朋友待我像耶穌〉、〈主,我願像你〉、〈主看顧麼?〉、〈有平安在我心〉等詩歌。
  9. 可以是正面或負面。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