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教內防治性騷擾之路

因她/他們而生

     二○一一年,K小姐被信任的已婚基督徒上司性侵犯,但得不到牧者的幫助,教會刻意隱瞞事件更阻止當事人報警求助,遭受二次創傷後的她身心靈嚴重受創。二○一二年五月,她勇敢地寫下〈教會,你能為性侵犯受害人討回公道嗎?〉一文,並投稿至《時代論壇》,以血淚迫使教會正視教內性暴力的問題。當時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下稱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及性別公義促進小組成員發現,絕大部份教會或基督教機構都缺乏性騷擾投訴機制及指引,而教內處理性騷擾事件普遍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態,以致形勢落後於整個香港的性別平等發展。《性別歧視條例》於一九九六年生效,至今已逾十八年,其中不少商業及社福界機構已制訂相應政策,並且要求職員必須出席有關培訓,以確保員工明白機構重視有關平等機會條例的法律責任;此舉也可作為預防措施,以防止出現性別歧視或性騷擾問題。相比之下,教會處身在同一種公共空間,又是如何處理性騷擾等罪行?是覺得神聖的地方絕不會發生?還是因為「家醜不出外傳」的心態而逃避討論?

性騷擾可以如何預防:制訂政策的重要

  協進會作為連結本地教會及基督教群體以促進合一的機構,願擔起促進性別公義的角色,開展一連串教內防治性騷擾的事工。二○一三年三月本會的執行委員會通過制定「防治性騷擾政策」,並在同年十月開始正式執行,清楚表明協進會決心消除機構在工作及活動範圍中出現的性騷擾問題。同時又希望促使基督教社群對防治性騷擾的相關政策和機制加深認識,所以亦會透過教育宣傳以提升教內性別平等及相互尊重的意識,讓信眾能真誠地邁進見證上主友愛和公義的關係。制定政策的過程反覆討論相關的條文逾一年,參考亞洲基督教議會、普世教會協會及多個非宗教團體的政策後作出草擬,並諮詢了法律、協進會同工和其執行委員會的意見。現時已透過平等機會委員會,培訓約四十位來自多個宗派、不同性別及階層的姊妹弟兄成為本會政策中的投訴委員會成員;亦透過此培訓計劃撒下了種子,希望這一群來自不同位置的牧者同工認同這政策的重要,並推廣在其宗派或機構中。在此有一備註:此政策只適用於協進會的範圍內,亦即只會保障協進會的同工及其服務使用者。曾有不少姊妹弟兄建議此政策可涵蓋全香港教會和機構,亦即任何人在教會中遭遇性騷擾可循此政策申訴,只是我們並沒有採納此意見,原因有二:一是由於全港的教會實在很多,彼此的行政架構又非常迥異,所以若政策是涵蓋所有教會的話,反而會淪為毫無約束力的「指引」。二是政策除了清楚列明性騷擾的定義及處理方法外,也表明了推廣教育的重要,所以協進會鼓勵各教會及機構各自制訂適合自己處境的政策,並且進行與政策相應的教育,例如認識性騷擾的定義、性別意識,不只停留於「法」,而是處理性騷擾背後的意識形態。協進會作了示範,並願意成為大家落實政策的支援,全份政策可進入協進會網頁瀏覽及下載參考。

  二○一三年十一月廿五日是「國際消除暴力對待婦女日」,我們特意選擇這天舉行「防治性騷擾政策」發佈會,及後陸續收到不少宗派及堂會邀請我們帶領有關分享或舉辦講座。直至現在,我們已順利到訪三個宗派、一間機構及兩間堂會(即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工業福音團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沙田堂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尊聖堂),為他們的教牧同工和長執進行名為「如何防治性騷擾?──建立性別尊重的教會」的訓練。我們邀請了平等機會委員會高級訓練主任林卓姿、九龍佑寧堂主任王美鳳牧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黃慧貞博士、愛培思全人發展中心創辦人趙麗雯博士和本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擔任講者,除了解釋性騷擾的定義及法律責任外,亦在訓練中解釋政策的重要性及提供牧養須知。另外,我們出版了一本防治性騷擾牧養小冊子《禁聲的暴力》,羅列了性騷擾的定義和誤解、牧養建議及分享教會建立「零」性騷擾空間的重要。同時製作了「防治性騷擾政策」單張,派予協進會活動的參加者。

建立「零」性騷擾的教會
要從基本做起:促進性別平等

  走訪了幾所宗派與機構,我們遇到的問題也大同小異。

  常見問題一:「若會友衣著性感,我作為牧者感到不自在,站在台上不知目光應該如何安放,我可以說那教友性騷擾我嗎?」

  這問題反映了牧者普遍認為「性騷擾」是源於對方的衣著不恰當,而「性感」一詞亦往往指向女性,所以似乎最有效的防治性騷擾的方法就是建議姊妹們穿著較「恰當」的服飾,然而,這是正確的防治方法嗎?其實我們忽略了處境中誰是主動、誰是被動。衣著「性感」的會友除非刻意做出帶有性意識的挑逗行為,否則不會因此構成「性騷擾」;而牧者的目光投放的位置、是否會產生淫念,全是牧者的個人取態,有絕對的主動權。若然我們要處理「性騷擾」的導火線,豈可只是處理衣著而忽略性騷擾意圖的主動性?可惜的是這種思維模式已經根深柢固,當受害者鼓起勇氣向牧者投訴,卻反被指摘衣著不檢點;這種處理方法不但令無辜者承受第二度傷害,更讓加害者逃之夭夭。

  常見問題二:「這些防治性騷擾的政策和教育好像針對男性,並且把教會的弟兄妖魔化,難道女性就不會是性騷擾的加害者?」

  這反問是合理的,男和女同樣有遭遇性騷擾的可能,同時亦可以是加害者。不過在數字上現時女性遭受性騷擾的個案確實偏高。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接獲的性騷擾投訴數字,除卻二○○三年,過去十年須予調查的性騷擾投訴中逾九成是由女性提出的。1另外按香港警務處的資料,過去十年女性遭受非禮而舉報的案件遠超男性的二十倍。2可見在香港社會中,女性遭受性騷擾的比例明顯較高。而事實上,性騷擾反映出父權社會下男女不平等的權力結構,擁有權力的人,例如:長輩、上司、牧師、傳道人、老師,利用職權恐嚇或要脅對方以達到目的,受害者往往因此而陷入窘境。而且在教會的場景中,若是神職人員性騷擾信徒,帶來的不只是身體與心靈的損害,更帶來信仰上的掙扎與困擾。從上述的數字來看,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追求性別平等的道路上仍有待改進。雖然社會在多個女性平權組織的努力下,男與女的地位已大有進步,但兩性的工作地位、薪酬與福利待遇(特別缺乏支援雇員照顧家庭的需要)仍有距離。3由於男性掌握較多的權力與資源,再加上傳播媒體與大眾文化不斷物化女性,造成某些男性誤以為對女性進行性騷擾無妨,或甚至在女方提出騷擾申訴時,辯稱是女方採取主動所致,但與此同時,當男性處於弱勢的一方時,同樣也可能受到具權力優勢之男性或女性的騷擾。所以決心建立「零」性騷擾的教會,必須從根本做起:促進性別平等,沒有任何性別霸權,讓教牧與平信徒突破性別定型和傳統的性別分工,按恩賜、興趣熱誠及群體需要服事教會。

行步見步:進行「教內性騷擾及
性別意識調查」及拍攝性╱別意識影片

    除了到不同教會及群體分享外,二○一四年的下半年協進會已進行極具挑戰但又很有意義的項目:「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是次問卷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姊妹弟兄對性騷擾的認識、經驗和對性別意識及性別認同的了解。我們向全港教會發出邀請,盼望能夠接觸到不同宗派及大小的堂會,得到他們的參與和支持,以取得更基準的數據和具參考價值的資料。有興趣了解更多是次調查的可瀏覽協進會的網頁(內有問卷的範本)。4

  執筆期間,從報章上看見零零落落一些已落案的教內性暴力罪行,到底教內有關性的問題有多嚴重呢?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筆者相信這也是很多教內人關心的。這次調查能否真實反映情況,實在有賴教會是否願意「開放自己,接受現實」。我們不選擇以打電話或發電郵的方法進行調查,一方面是為要確保調查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希望透過進入堂會派發問卷來表達我們對這議題的關心,給教會施予正面的壓力。

  此外,我們製作了一系列性/別意識的影片,當中包括雨傘運動中女性參與的紀錄片《傘不走的女聲》、講述教內性別《性/別:教會不能逃避的議題》及教內防治性暴力的短片《禁聲的暴力》,全部影片皆上載至本會的Youtube頻道。5

  總的來說,我們希望以不同的媒體呈現問題的嚴重性,也希望能引起更多教內姊妹弟兄的關心。這兩個項目會互為配合及補充。深願這條窄路會有更多的同路人加入,行步見步,迎向一個尊重不同性別的天國。

(作者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事工幹事


  1. 婦女事務委員會:《香港女性統計數字2013》,頁64,http://www.women.gov.hk/download/research/HK_Women2013_c.pdf
  2. 婦女事務委員會:《香港女性統計數字2013》,頁61,http://www.women.gov.hk/download/research/HK_Women2013_c.pdf
  3. 蔡玉萍、張妙清主編:《她者——香港女性的現況與挑戰》(香港:商務,2013年),頁49。
  4.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教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調查http://www.hkcc.org.hk/acms/content.asp?site=hkcc&op=showbycode&code=Gender-Survey
  5.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事工Youtube 頻道:HKCC Gender Justice Ministry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