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本報訊

「妥協的政治」講座
禤智偉:信仰並沒有妥協餘地

治往往離不開妥協,讓持不同意見的人達至共識。但面對著政改「袋住先」的問題上,又是否容許妥協呢?香港基督徒學會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合辦了「政治參與的道德與倫理──政治人對話系列」的活動,於四月十八日進行了第一場「妥協的政治」的講座,邀請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禤智偉博士從基督教倫理去思考基督徒和教會應否在「袋住先」及信仰的議題上進行妥協,以及黃碧雲立法會議員由一個從政者的身份去講述妥協的實踐。

袋住先或原地踏步都是負面選擇

  禤智偉覺得妥協只是一場原則上的交易,有些基督徒認為耶穌所教導的是過於理想,我們作為罪人是不能學像耶穌一樣,但他認為這其實是放棄去作一個基督徒。若果我們委身及堅持所相信的信仰時,其實並沒有任何妥協餘地,並且不能因處境需要而放棄我們所相信的原則。他指基督徒在妥協時喜歡兩害取其輕,透過扮演先知的角色去預計未來的結果,但往往我們不能數算一個決定所產生的前因後果,而只能估計即時的結果,所以在兩害取其輕底下,我們所作的決定是一個滿有風險的抉擇。他認為「袋住先」或「原地踏步」兩者都是負面的選擇,但我們不能因選擇了其中一者後便把它說成是個好的選擇,例如以為「袋住先」可以阻止梁振英再次上台作特首。他又指有人認為「民主不是萬靈丹」,但時間久了卻將民主講成是唯一的萬靈丹,只談民主的好處,他認為除了民主及獨裁以外,或許會有一個更好的選項。

  禤智偉認為我們所接受的現實並不是由當權者所界定的「真相」,而是上帝做事方式的真相。當我們從天國的視野去看世界時,就不會只被現時世界的模式所規範,反而是看到這個世界應該是怎樣。當我們知道上帝的時間表與人的不同,更應學懂耐心等候。但信徒也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透過教會活出天國的生活方式。當我們爭取民主時用人的眼光去看,就會以自己的壽數去界定上帝工作的限期,然而卻有可能香港需要百多年後才會有民主。這也不代表我們只需要等待而不作抗爭,而是在抗爭時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不斷的挫敗,更不要以為一次大型的民主運動就可爭取民主。當基督徒面對社會政治時,不應追趕世界的步伐,也不應失去耐性。若當權者只給予「袋住先」及「原地踏步」去選擇時,若在這兩者中去作出選擇,只是受別人的劇本所控制,因為無論「袋住先」或是「原地踏步」,也是在中央政府的掌握之中。他指基督徒倒不如兩個都不選擇,反而是尋求在這兩者以外其他可能的選擇。

教會關心社會政治是必要責任

  當教會面對政治時,禤智偉認為不應因著有沒有興趣而去做。當教會面對被牧養群體在這個城市中的處境時,就有一個必要的責任去關心社會政治。在佔領運動以後,教會面對著撕裂時,信徒的心態其實與社會差別不大,就是將與我們立場不同的人妖魔化,認為「因為對方是邪惡,所以反對他就是正義」,並且認為自己所想的是絕對正確,甚至是一套「基督徒」的立場,然而卻沒有反思自己是否站於正義的一方。在對談當中,禤智偉提到教會作為一間座落於社區的堂會,最應該需要做的正是深耕細作,去了解社區的需要,以及可以合作的伙伴。他舉例指有些旺角教會覺得佔領運動時的旺角佔領對他們並沒有影響,因為大多的會友都不是於旺角裡居住,香港教會最奇怪的地方就是身處在地區當中,但卻完全不關心地區的牧養,只是因為會友都不是當區的居民。然而,他認為,教會需要透過地區牧養,才能讓當區居民再次熱衷於關心自己的社區發展,再而是整個城市的福祉。禤智偉亦提到基督教協進會理應放棄十席於功能組別中的十席基督教選委議席,以不參與功能組別的制度,把當中不公義的制度暴露出來。

  黃碧雲則認為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當不同人的價值、理念及利益不一,又需要抉擇出一個結果時,就有需要討價還價。而在議會中,手持最多票數的會佔上風,其他人則需要互相作妥協。她指面對是否「袋住先」的問題,妥協的底線便是自己對民主的核心原則,她認為「袋住先」等同放棄民主的基本原則,這是不可妥協的。

  「政治人對話系列」的活動將於五月及六月份舉行另外兩個系列講座,分別為「正義的政治」及「偶像化的政治」。是次講座約二十人出席。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