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五個小孩」的轉化

近有套感人電影上映,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月薪四千五百港元的呂麗紅校長,挽救僅得五位小孩的幼稚園村校。電影上映後,口碑票房均受讚賞,許多人看後感動流淚,呂校長的作為和幾個可愛小朋友的演出,令人難忘。一面欣賞,一面感到故事背後的道理,和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教關)的理念暗暗相扣。

  戲中有位小女孩面臨迫遷,壞人在家門口傾倒泥頭。後來呂校長找區議員幫忙,由警員將犯事者繩之於法。事實上,女孩的父母如懂得去找區議員,也可得到幫助。可惜,現實中基層往往如電影中的貧病夫妻百事哀,欠缺社區關係網絡,不懂運用社區資源,因此奮鬥脫貧份外艱難。呂校長的幫助並非單純贈予,而是將小女孩一家與社區資源(區議員)連接。

  我們知道,綜援不能脫貧、滅貧,單靠贈予無法解決貧窮問題。電影中五個小孩轉化的起點,是由呂校長走進幼稚園,有心人進入弱勢群體當中,和小朋友一起脫下口罩,建立他們的自尊開始。例如校長探訪其中一位小女孩,見她父親年老得女,靠賣廢五金維生,生活困難,但校長仍僅僅藉著安排他維修校門的方式,即提供工作機會而非金錢,來幫助這對老父幼女。

  到電影中段,五個小孩的貧窮家庭已聯合起來,一起努力拯救幼稚園,也就是去到貧窮人自助自強的階段。社會弱勢基層絕非一無是處,把他們連繫起來,成為一個平台(例如戲中的幼稚園),可以集中力量,彼此激勵,尋找支援。

  不過,單靠呂校長夫婦的熱心,又或五個貧窮家庭的努力,仍然未能拯救幼稚園(滅貧)。幼稚園必須對外招生,與村民連結,大家跑到市區派單張宣傳。換言之,就是將貧窮問題放到整個社區,運用社區力量,以「地區為本服事貧窮」。

  教關推崇的社區轉化模式,也是以地區為本,先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維持幼稚園運作),協助貧困者清除上進的障礙(修復美化幼稚園),提升貧困者技能(教導幼兒及其家長),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幼稚園成功招生重生),進而實現社區能力創造(幼稚園成為傳奇獲傳媒正面報道),務求最終達致社區成果(被改編成電影登上大銀幕)。

  呂校長苦心經營的開放日,令我想到各區教會舉辦的扶貧宴、嘉年華、盆菜宴。這些社區嘉年華和千人宴,本身不能立竿見影幫助脫貧,卻可以將弱勢社群與社區資源聯繫起來,喚起社區的關注,作為轉化社區的里程碑。

  看著電影,黑暗中無限感動。不過,讓我們不要單單坐著感動,離開戲院後,大家可將感動化成行動,一起關懷貧窮。深信人人都可以成為下一個「呂校長」,你也可以參與祝福另外五位以至五十位、五百位小孩。

  教關又預備「地區為本服事貧窮」資源冊,內含教關各區聯絡人資料及各種社區基金及資源,以及「愛心行動」跨堂會扶貧活動津貼申請表,歡迎各有志地區服事基層的教牧申請。查詢聯絡何國傑(電郵:info@hkcnp.org.hk)。詳情:http://www.hkcnp.org.hk或Facebook:http://fb.com/hkcnp(教會關懷貧窮系列之五十八)

編按:更多本系列文章詳見本刊網站「時代講場」專欄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