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教會關懷貧窮系列
教會關懷貧窮系列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供稿。該網絡預備了「地區為本服侍貧窮」資源冊,內含教關各區聯絡人資料,以及「愛心行動」跨堂會扶貧活動津貼申請表,歡迎各有志地區服侍基層的教牧申請。
查詢聯絡何國傑先生(電話:3689 9810、電郵:info@hkcnp.org.hk)。詳情瀏覽網頁:http://www.hkcnp.org.hk 或 Facebook:http://fb.com/hkcnp

簡樸與扶貧兼備的牧養模式

港表面上是一片可愛的福地,有很多百萬甚至千萬的富翁;但同時間,香港失眠問題亦是全球最嚴重,每五個人中有一人有失眠情況,每七個人中有一人有情緒困擾,共有卅五萬人有抑鬱情緒問題,工作時數甚至是世界之最(平均每週工作時數為五十二小時)。更令人感慨的是,過去七年,這情況並沒有隨著樓市股市飛騰而紓緩,取之而來只有愈發加劇的問題,甚至有預計指抑鬱症將於二○三○年成為「頭號殺手」。所以,物質的富裕並不能帶來安穩,反之是富足的貧窮,心靈的匱乏。在這個只講物慾、窮得只剩下價格的社會中,物慾困局的出路是簡樸。

  貧窮的相對是富足,縱慾的出路其實是簡樸。簡樸不同於簡陋,簡樸與貧窮的分別是,後者是缺乏,前者是選擇樸實,甘於貧窮。

選擇簡樸 甘於貧窮

  其實,簡樸與扶貧從牧養的角度,是雙生兒。正因為我深信人在基督裡要學習的不是無止境的擁有與追求,而是在主愛中學會知足和簡樸,存感恩的心活在當下。所以,我們教會既沒有、甚至從沒有以成功神學為主軸,不是因為我們貧窮,全教會的音響設備、儲物櫃、座椅等都是從不同的分享網站得來,或是其他機構所扔棄的。

  甚至在傳福音的事上,我們甚少舉辦大魚大肉、任食任玩的活動,也沒有甚麼舞台效果作為敬拜的賣點,取而代之是遠離煩囂的山上露營、退修、派熱飯、深水埗探訪街頭露宿者、屋村廣場的「只送不賣」、義補、義剪等服事活動;在講壇中,沒有度身訂造的笑話,或太多的夢想人生,有的不過是踏實的面對人生變化,有的是教人不為自己而活,而是要容得下他人的人生。我們強調的是簡樸與火熱的使命人生,我們期許的是忠於所託,甘於寂寞。當一個人甘於簡樸,選擇貧窮,服事他人,帶來的力量是釋放人的眼界,找回自存的立足點。

  雖然這並不是主流的牧養模式,但在以人數作為祝福的考量下,我們卻是一間約五百多人的教會,當中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人。

  或者有人會存疑:扶貧與簡樸的牧養模式真的可行嗎?中國有句古語,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唯一的模式。我們的故事或許反映出,社區中有一定的人,他們不一定要參加美侖美奐的崇拜場所或配置,只渴望在教會這個屬於上帝的聖所中,尋找到另一種安身立命的人生價值。

怎樣堂會吸引怎樣的人

  我不敢說簡樸與扶貧可以為青少年工作帶來復興,但值得思想的是,今天不少堂會吸引青少年╱成年人的方法是比世界更世界的享樂主義(任食、任玩、任叫),誰都清楚它吸引著怎樣的青少年/成年人,所以,當今天不少牧者或學者指摘堂會中有太多的消費主義者,其實會否是「有雞還是有雞蛋先」的問題?

  事實上,我深信簡樸在縱慾過度的社會中,有一種為生命帶來清泉的力量,能洗滌並重塑我們人生的優先次序。扶貧者不單是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同樣啟迪自己的心靈。特別是在當今以娛樂至死的佈道策略,以激發個人潛力、不甘現狀的牧養宣講教導,以管理學或市場營銷學作為教會增長學的潛底牌,其實我們也是時候,正如檢視簡樸與扶貧是否可以成為堂會牧養的關鍵一樣,簡樸與扶貧能否也成為人在追逐名利中的「荒漠甘泉」?

  我們很感恩,每星期有兩天派飯的服事,恆常有義剪、義補,或幫老人家量血壓、上門家訪的服事;加上能認識到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同工,由年頭至今,我們送出了很多物資幫助社區中的老弱或貧窮家庭。最後,在路加的筆下,主耶穌是那位走遍各城各鄉、接觸孤寡老弱病患的愛者。傳統的理解是,我們要以富足者╱強者的姿態去服事那缺乏者╱弱者,但主的智慧在於,當你走在邊緣上,你拯救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在向所謂弱者施予愛與關心的同時,神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人生路,在那裡,是生命的更新與梳理。

  教關的五個使命焦點為合一見證、政策倡議、向上流動、社區共融及愛心行動。教關也製作「地區為本服侍貧窮」資源冊供教會參考。查詢聯絡何國傑(電郵:info@hkcnp.org.hk)。詳情瀏覽:http://www.hkcnp.org.hk或Facebook:http://fb.com/hkcnp(教會關懷貧窮系列之六十四)

(作者為基督教迦南堂牧師,基督教迦南堂為教關伙伴教會)

編按:標題為編者所擬,分題為編者所加。教會關懷貧窮系列其他文章,詳見本刊網站「時代講場」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