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內地會150週年
系列文章由內地會供稿──回顧自一八六五年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至今神的帶領,細數宣教士在動盪起伏中所經歷實在、豐富的恩典,仰望神的榮耀、信實和愛,傳承150年來的宣教使命,繼續向前邁步拓展神國。

內地會150週年
宣教士廣播系列(十二)
楊崇恩──委身於祂的話語


楊崇恩


  夜幕初垂,人們紛紛逃離工作,拖著疲憊的步履踏上歸家之路。雖然有著五光十色的妝飾,擁擠的車陣和急促的腳步仍難掩整座城市一日勞碌後的困倦。然而,在這樣的時刻,有一群人趕著前往另一種安息──可能飯也來不及吃,甚至還忙著補寫作業──國際查經團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BSF)正要開始聚會!或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查經班,跨越六大洲四十個國家,每個禮拜有一千個以上的班次舉行,超過二十萬名成員參與其中。這個查經班規模如此龐大,但談起它的故事,卻得從一個小女子開始講起──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楊崇恩(Audrey Wetherell Johnson)。

生命的光

  「當生命氣息停止以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還有任何意義嗎?」回到英國以後,楊崇恩有更多時間思考這些問題,但這些思考沒有讓她看到曙光,反而令她身陷更濃重的迷霧中。好幾個夜晚,這些糾結的疑惑讓她輾轉難眠。她已經不再相信救恩與聖經,但也找不到任何哲學思想可以填補,她發現生命竟是如此虛無,仿如真空⋯⋯

  楊崇恩的父母都是英國人,但在她出生後沒多久,父親便獲一個宣教機構的邀請前往法國服事。母親也曾試過與丈夫一同至法國,但實在無法適應,甚至大病了一場,於是帶著女兒們在老家生活。但是獨自在法國的父親實在想念這個寶貝么女,當楊崇恩到了青少年的年紀,他便將她接到法國,要給她更完善的教育。作為一個四處奔波的宣教士,當然不可能分身照顧這個小女兒,於是他將女兒託付給一位家庭教師。這位保母兼家教的來頭可不小,她是一位天資聰穎的才女,擁有三個不同大學的學位,在巴黎的社交圈小有名氣。楊崇恩被她的機智與才華深深吸引,因此,她樂意接受嚴格的指導,終日埋首於學習,也隨著老師出入巴黎各個社交場合。不同於英國老家的單純,楊崇恩的視野被大大拓展,紮實的語言與人文學訓練為她開了一扇窗,從希臘哲人、儒家到佛教,從伏爾泰、盧梭到尼采,各種學說爭相進入她的世界。

  這是個星光璀璨的夜晚,但是楊崇恩心中的黑暗依然不見任何光芒,憂鬱再次襲上心頭。她靠著窗戶,眺望滿天星斗,衝突又在腦中發動。她清楚自己是個不可知論者,而非簡單的無神論者,因為在這循軌運行的浩瀚宇宙背後,一定有一位數學大師在操控。但是,她不禁吶喊:「上帝呀,如果真有一位上帝,如果你給我任何合乎理性的思想,我願意委身於這個真理!」當她正開始一一檢視那些曾讀過的思想學說時,彷彿榔頭搥著釘子,一句話不斷釘入她的腦中:「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她試著擺脫這句經文,卻徒勞無功。於是她坐下思想,繼續用理性與這節經文摔跤,最後,在特殊的異象中,她終於明白:「我無法『理解』道成肉身這樣的奧秘,但上帝要我『接受』那個事實。」

  如同約翰在那段經文中提到的應許:「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楊崇恩找到了生命的光,並且按她先前立下的心志,委身於此真光。

黑夜遮蓋

  一九四一年,雖然戰爭的陰影逐步逼近,但楊崇恩依然感謝上帝,因為她十分享受在上海江灣中華神學院的服事。

  對於像楊崇恩這樣思想銳利的女性而言,從接受耶穌為救主的那一刻起,她心裡便有了譜,決定將一生用於傳揚真道。她雖有心宣教,但始終不能確定該往何處去。直到讀了三女俠(The Trio)的著作《不再一樣》(Something Happened),她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並且跑去聽蓋群英(Mildred Cable)的演講。「這就是我要你去的地方」,透過前輩委身的榜樣,楊崇恩終於聽到了上帝的旨意。加入內地會以後,她於一九三六年抵達上海,先後在江西的餘江、河北的臨洺關服事,但她始終心繫江灣的中華神學院。

  中華神學院是一所專為女子而設的神學院,由畢路得(Ruth M. Brittain)宣教士所創立。畢路得雖然不是內地會的宣教士,但她跨宗派、憑信心仰望供應的理念卻與戴德生十分相似,兩個機構也漸漸產生緊密的合作關係。得知內地會要將自己「借」給中華神學院,楊崇恩充滿興奮,因為她不但樂於講解聖經,也確實有教學的恩賜。或許是少年時期紮實的訓練與要求,讓她對經文有著敏銳的洞見,另外,內地會訓練中心的老師何清源(Rowland Hogben)也深深影響她的教學。何清源強調自動自發的研經,他會預先發下幾個問題,要求同學們從這些問題中找出經文當中的真理,不能倚靠任何參考書。楊崇恩將同樣的模式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上,畢竟這些來自四方的學生終要回到家鄉事奉,給她們魚,不如給她們釣竿。

  在中日兩國的戰火中,西方人在上海本來是相對安全的,但當日軍襲擊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以後,這些外國人也成了日本的敵人。具有同盟國國籍的西方人紛紛被送入集中營,連宣教士也不例外,楊崇恩便進了龍華集中營。她的新名字是編號15421,她的新住所是由馬廄改裝而成,約有三十乘十五公尺那麼大──但是有八十九個人要一起擠在這個空間,共用六個馬桶、兩個水槽。她的體重掉了十八公斤之多,因為集中營的伙食沒有牛奶,也不會有雞蛋,永遠都是米飯。一開始楊崇恩還會把飯裡的蠕蟲一隻隻挑出來,但一段時間後她就放棄了,安慰自己那也是一種肉類。物資的匱乏還不是最糟糕的,集中營毫無隱私的生活最是給人壓力,在擁擠的通舖裡,床與床距離不到一公尺,晚上簡直難以成眠。在惡劣的環境中,瘧疾等傳染病迅速蔓延,人性的苦毒也毫無掩飾地曝露出來。日子雖黯淡,但楊崇恩永遠不會忘記集中營裡那些自發的禱告會,當基督徒聚在一起用主禱文祈禱時,「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最真實的盼望之光。
  
明光照耀

  雄偉的金門大橋已經映入眼簾,許多乘客正為抵達舊金山而興奮,但在貨輪的甲板上,楊崇恩的心情卻是無比落寞。她感覺自己失去了人生的事業,失去一切,僅剩下內心上帝同在的平安。

  日本投降,集中營的生活終於結束,楊崇恩正準備讓神學院的運作回到正軌,但接著爆發的國共內戰又攪亂她的計劃。雖然,在內戰最激烈、政局最動盪那幾年,楊崇恩見證了上帝的信實——那些自願留下的老師、學生,就像基甸的精兵,委身於上帝的呼召至最後一刻。但隨著共產黨建政、新的政治環境形成,楊崇恩在中國的日子還是免不了要走到盡頭。畢路得決定將神學院的房舍交給一個本地的孤兒院,內地會也在萬般不捨中撤出中國。經過謹慎的禱告,楊崇恩決定順服,加入撤退的行伍,但她對於下一步毫無頭緒。許多內地會同工試著轉往亞洲其他國家,延續差會的使命,繼續服事華人,可是楊崇恩這次無法加入基甸的部隊──她已經四十歲了,難以學習新的語言、適應全新的環境⋯⋯

  在畢路得的邀請之下,離開中國後,楊崇恩先到舊金山落腳,再想辦法回到家鄉英國。在美國逗留的日子,她拿的是六個月的簽證,寄居在赫茲勒女士(Alverda Hertzler)家中,完全沒料到這個新大陸將是她未來服事的主要工場。雖然處於一個停滯、不確定的生涯階段,但楊崇恩依然把握任何分享上帝話語的機會,她常到不同教會講道、帶領查經。

  某次聚會結束後,有五位婦女來找楊崇恩,希望她能為她們講解歌羅西書。意外的是,這幾位婦女對聖經的熱忱反而令楊崇恩感到失落。「加州有那麼多教會可以提供豐富的聖經教導,相反的,在中國卻有上百萬人未曾聽聞福音⋯⋯難道我還要在那些富足的人身上錦上添花嗎?」在禱告中,楊崇恩將她對中國人、對異教徒的負擔傾瀉而出,而上帝也用祂的話語回應。「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先是耶利米的警告,接著又是撒迦利亞的提醒:「誰藐視這日的事為小呢?」於是楊崇恩決定為上帝接下這件「小事」。

  在答應開設查經班之前,楊崇恩先和那些婦女約法三章──她不要把她們當嬰孩,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養,如同她過往的風格,她要她們自己從經文中看見亮光。這個查經班漸漸發展出一套模式:楊崇恩每個禮拜會編製一份摘要與討論問題,查經班的參與者在聚會前一週拿到這些資料,經過一週的研讀,大家將各自的答案帶到查經班來討論,最後楊崇恩再對經文做出講解、說明。透過個人的閱讀、團體的討論、講員的分享、講義上的摘要筆記,參與者對於同一段聖經可以有更深入的挖掘。當然,每週要按部就班完成這些動作,需要相當程度的委身。但是奇妙的大事就從這個位於赫茲勒家的查經班開始,婦女們開始邀請好友加入,她們為同行的孩子預備專屬課程、開設男性的查經班。查經團契規模不斷擴大,從一個城市擴展至另一個,甚至跨出國境,成為國際性的組織。透過查經團契的服事,有更多基督徒委身於上帝的話語,在所處的世代中、所處的環境中,好像明光照耀。

  撤出中國以後,中華神學院遷至香港,至今仍為神國培育工人;內地會也在一九六五年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至今仍在亞洲各處傳揚福音。二○一四年,國際查經團契開始了以全中文進行的查經課程,經過多年發展、繞了大半個地球,楊崇恩企盼的大事終於成就,且超乎她所求所想!而這件大事的起點卻是一個小女子在一件小事上的委身。

  還在為自己圖謀大事嗎?求神幫助我們從小事開始順服。或許小事的第一步就是委身於祂的話語,讓祂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的光,讓我們的生命照亮周圍的人。(系列完)

編按:文章由內地會提供。版權為內地會所有。

本系列相關文章︰

 

宣教士廣播系列(一)戴德生──信心之旅的展開

宣教士廣播系列(二)中國耶路撒冷的拓荒者──曹雅直

宣教士廣播系列(三)何斯德──給劍橋七傑的挑戰

宣教士廣播系列(四)蓋落窪──庚子年的千里神蹟

宣教士廣播系列(五)博德恩──天國經理人

宣教士廣播系列(六)金品三──天國俠醫

宣教士廣播系列(七)進入鐵門之城──吳立誠

宣教士廣播系列(八)富能仁──建立在膝上的傈僳教會

宣教士廣播系列(九)巴富羲──為何枉費?

宣教士廣播系列(十)蓋群英、馮貴珠、馮貴石──內地會三女俠

宣教士廣播系列(十一)艾得理──停不下的福音腳步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5.06.16)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