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簡樸生活的靈修體驗」座談會
李達修:缺乏是一種富裕
(6月30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日常生活中,不時會聽到「簡樸生活」這個名詞。在現今物質豐裕社會,這種生活看似奢侈,但其實可以做到。而簡樸,又與靈修有何關係?在「簡樸生活的靈修體驗」座談會上,一代人公社成員龐一鳴及熙篤會聖母神樂院隱修李達修神父分享當中的體會,探討如何過簡樸生活。

龐一鳴於分享時提到,他在五年前發現,都市人生活中充滿被商家、品牌的塑造,被他人大為左右。例如在早上,就在苦惱在哪裡吃早餐;香港人愛吃,經常苦惱吃甚麼,還要關心相機先食,即使在被窩亦離不開手機。所以,他重新反思社會如何塑造一個人的生活,著重每個細節。他認為不需向外尋找,從自己身上已尋得答案。

李達修則指出,天主教的隱修士著重貧窮的精神,出於個人的選擇,他們不再擁有財產,更將擁有權放棄。他形容貧窮與簡樸是兩兄弟,並有密切關係,而簡樸生活是簡單、單純,接觸、欣賞生命,「在隱修的精神中,缺乏也是一種富裕。在食方面的守齋,不講求煮食的方法,能經歷清醒,有更大空間親近上主。」

李達修又提到修會只有兩件會服替換,令人不用煩惱衣著。修會的生活也缺乏娛樂,只有一份報紙,卻可令人騰出空間專注生命。在修會中規律的生活,例如共同到聖堂祈禱,兩至三段的靈閱時間,可找回生活的節奏。而神樂院與外界隔絕,可得享都市難得的安寧。「心中的靜默,可深入與上主溝通。對上主的聽命,放下自私,可聆聽從神而來的使命,委身於主,得享自由。」

在答問時間,主持分別問及龐一鳴支持小店、李達修進行隱修生活的決心何來。龐一鳴回應指,他是出於一次的決志,決心以全新方式過生活,按信心而行,不擔心不能支持生活,相信會有供應。為此,他會廣交朋友,彼此照顧,於老年有所依靠,不用只擔心金錢。李達修則指隱修生活是回應上主呼召。李達修不諱言會有挑戰,例如到了晚上三時可能不願起床,但每天的操練,可更容易戰勝軟弱。

有參加者則問及可如何放下執著。李達修指不知不覺間人會被「快、多、變」約束著,無形中跟隨。「方便、自我的表達,會令忍耐逐漸降低。」他認為可製造空間面對自己,在祈禱、靈修中成長。龐一鳴認為不安、恐懼充斥我們的心,例如WhatsApp會製造人存在感的不安,而近年流行幼童參與多項興趣班,亦源於不安,需要平衡恐懼感。

有參加者問及簡樸生活產生的孤獨感可如何處理。李達修認為這問題的成因源於與以前物質生活落差造成的空虛、苦悶,他認為會慢慢因空虛、孤獨,找回空間的真理、上帝的臨在,有屬神的聯繫。他亦認為問題可能出於擔心他人的觀感,「只要相信內在的自主,可覓得自由。」

有參加者問到如何在工作上與簡樸生活作平衡。龐一鳴指工作界線的模糊不只是個人問題,因此需集合眾人的力量,爭取工作不會干擾簡樸生活。李達修指,不一定要隱修才能靠近主,而過簡樸生活,例如為自己安排安靜、獨處的時間、定期退修,檢視自己狀況,找回自己,使自己靈性更健康。龐一鳴則建議生活上專注每件事,不三心兩意,也可經歷簡樸生活。

講座由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時代論壇及塔冷通心靈書舍合辦,於六月廿七日在塔冷通心靈書舍舉行,超過一百人出席。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5.06.30)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