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維護家庭基金週年論壇2016
李樹甘:應減少「依賴導向管教模式」
(5月10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香港學童的抗逆能力是否偏低?這與家長的教育模式有何關係?一個新近的研究發現,父母愈採用「依賴導向管教模式」會導致家庭關係愈負面,子女抗逆能力減弱及品德愈低。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正面關係會提升子女的心理抗逆能力和品德。

該研究名為「管教模式,家庭關係與子女價值觀」,研究目的是希望探討父母和子女眼中價值觀的差異,並透過驗證父母管教模式,家庭關係和子女表徵的因果關係,從而找出幫助子女心理抗逆能力和品德成長的方法。是次研究以量性問卷調查形式,收集了三百七十二個家庭的數據,訪問對象為十二至十九歲中學生及其父母。研究於五月七日假香港樹仁大學舉辦的「家庭價值觀的兩代承傳:矛盾,挑戰和出路」為題的維護家庭基金週年論壇2016上發表。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分析研究結果時建議,父母要減少「依賴導向管教模式」,先要作自我察覺,以及減少容易令子女與父母產生負面關係的行為,又同時增加建立正面關係的行為,「這樣將有助改善子女心理抗逆能力以及品德價值觀的建立。」


教會應鼓勵「表露脆弱」

在論壇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分享時指出,教會在傳承家庭價值觀的角色上,有以下五方面(SPACE):靈性力量(Spiritual strength),親職教育(Parental education),支援推介(Ask for support),跨代同行(Connect intergenerational)和表露脆弱(Express vulnerability)。他闡述,靈性力量是指教會教導家庭的信念與價值,培育信徒有信心,忍耐等美德,從而有力量面對挑戰。其中家長的信仰對此有頗大影響。另外,胡志偉認為,教會應提供教育資訊與平台,讓父母學習如何做好親職教育。他引用呂大樂二○一四年十二月在《信報財經月刊》的專訪中,所提出的一項「香港第五代」特徵──「傳統關係的守護者」,來說明香港的年輕一代,有較為保守的戀愛婚姻觀,傾向守護傳統的家庭關係,不接受一腳踏兩船,追求長遠穩定的親密關係。此外,胡志偉強調,表露脆弱也很重要。他說,世上沒有完美的家庭,而家庭總有機會帶來傷害。因此,教會應提供安全的場景,讓父母和子女都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及表露真實感受。他舉了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和英國最高地位聖職人員坎特伯雷大主教韋比,承認自己是私生子的例子,去帶出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軟弱並得救,全憑上帝恩典。

母親在建立孩子價值觀方面,資深傳媒人及親子教育顧問張笑容認為,母親應管教他們的行為,而不是控制他們的思想。而且,她指出,母親常常關注日常瑣事,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發展。「媽媽們不應只看見樹木,而看不見森林」。還有,她指出現今不少母親較著眼於孩子學術上的起點和終點,反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她特別提到,低收入家庭較需要家長教育。「他們因為口奔馳或各種原因,往往不太重視家庭關係上的教育……」。她又指出,建立孩子的價值觀有賴各方面的配合,譬如爸爸們可用他們較宏觀的角度去輔助媽媽們去教育孩子,以達致較和諧的家庭關係。

言行合一,以身作則

至於父親的任務與挑戰方面,有利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黃天祥認為任務包括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明白」,以及設下價值觀上的界線。黃天祥分享說,他會藉著與子女打球,玩「人肉農場」,講故事等形式去跟孩子建立關係。而且,他會嘗試投其所好,例如跟孩子一起看台劇,因為這樣才能跟孩子們有共同的話題。然而,其挑戰就是父母要願意接受孩子的觀點。另外,他說,他曾主動去了解女兒所讀的人類學,這舉動讓他的女兒在街上也高興得挽著他的手。「孩子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去進入父母的世界,只有父母可以放下自己去進入孩子的世界。當孩子覺得自己被明白,他們才會覺得被尊重,繼而願意開放聆聽,與父母建立甜蜜的關係,並接受父母的價值觀」。

然而,他坦言,要做到這點,父母須學懂放下身段,承認自己的不足,願意去學習和聆聽新事物。除此之外,黃天祥認為,父親應為孩子設下界線,以建立他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而更重要的是,作為父親,應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則」。他分享他在鉛水事件中向子女坦言自己的過失,以身教去教導孩子人生總有高低起跌,但重要的是知錯能改,以及一家人互相支持。

是次論壇由維護家庭基金、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和富社會企業、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致詞,以及和富社會企業和富社區服務網絡督導委員會委員狄志遠博士,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黃陳麗群女士,分享建立家庭價值觀的項目經驗;大會表示有超過八十人參與是次論壇。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6.05.10)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