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聖經為本的扶貧理念和策略
──再思教會扶貧系列之二

經怎樣看待「貧困」?怎樣才是按著神的心意來服侍貧困人?

  富勒神學院的教授邁爾斯(Bryant Myers)提出從上帝的創造來定義「貧困」──三一神本質上是一種關係的存在,人被造有神的形象,要與神在正確的關係中,使生活達致完滿。生命豐富完滿的狀態會於四種關係中呈現,包括:

  一、與神的關係──這是我們的首要和基礎的關係,人類的主要目的是榮耀上帝和永遠享受與祂的關係,這是我們的人生目標,我們也為此被造。

  二、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是按上帝的形象而造,具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和尊嚴。

  三、與他人的關係──上帝創造了我們活在愛中,我們與人彼此需要和聯繫。

  四、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創一28-30提到人類的「管理使命」,我們是這世界的管家,需要按才受責,發揮天賦才能,因管理得宜得獎賞1

  然而,罪進入世界,影響了全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層面,以上四個關係出現以下問題:

  一、與神親密的貧乏──否認神的存在和權柄;變得物質主義和崇拜假神等。

  二、生命的貧乏──衍生救世情意結、自卑和羞恥感。

  三、關係的貧乏──變得自我中心;會剝削和虐待他人等。

  四、管理的貧乏──造成方向上的失落;變得懶惰或工作狂。如果根據聖經,貧困背後是由於關係的破裂、貧乏或失落,那我們應如何再定義貧困?認識四個導向後,我們又如何調校服侍貧困者的策略和內容?

  聖經導向的扶貧是涵蓋復和(Reconcilitation)和恢復(Restoration)導向,是助人與神、自我、與他人,與其他受造物恢復正確的關係,人才能過榮耀神的生活。保羅在羅馬書提到他是耶穌基督的僕人,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這裡「使徒」就是「大使」的意思,是指受基督特別差遣成為福音的大使。上帝的大使(Ambassadors)正是幫助人復和與恢復以上四種關係,活出豐盛和召命的生活。因而,物質上的扶貧必須導向以上四個向度2

  扶貧的重要策略有三個向度或階段,包括救濟(Relief)、恢復(Rehabilitation)及發展(Development)。救濟即提供物資和緊急支援,具止血作用,就對方當下未能自助之處而提供,例如聖經中的好撒瑪利亞人。而復康是於止血後,集中恢復對方各方面的關係和功能。而最後的發展向度,是幫助對方重建與神、自己、別人和其他受造物的關係(作好管家)。因此,物質扶貧必須是了為改進以上四個向度而做。所以,我們不應單單幫人有足夠的物資,而應實踐更高的使命,即是帶來復和和恢復,讓物資幫助貧困者更接近受造的樣式,發揮恩賜和潛能,以自己的貢獻作活祭給主,影響周遭和世界,恢復管家的角色。然而,有效的援助,很少是即時和短暫的。這三個階段需要漫漫遞進,重建各個關係。撫心自問,你對貧困者的服侍,在救濟、康復和發展三個向度,比例為何?大部份人告訴是「救濟」的佔最多。那怎樣做才能由「救濟」轉向更多「恢復」和「發展」?

  首先,我們要避免「作家長心態」,不要為貧困者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在每次幫助之前先檢視:我的「幫忙」會帶來甚麼後果?「作家長心態」是助人者普遍而又不自知的傾向。Steve Corbett和Brian Fikkert提到助人者有五種不良的「作家長心態」。第一種是為貧困者不斷提供資源(Resource Paternalism),而沒有鼓勵他們自力更生。第二種是在靈性上不斷教導(Spiritual Paternalism),以為我們的靈性比他們豐富,其實貧困者也有靈裡破碎和堅實的經歷,能作見證和豐富助人者的生命。第三是助人者不斷傳遞知識(Knowledge Paternalism),其實貧困者也有他們的智慧、專長和天賦才能,有待我們發掘,成為他們的伯樂。第四是在過份殷勤勞動(Labor Paternalism),例如由義工隊全力協助搬屋。更甚第五種是為他們代辦管理(Managerial Paternalism3),例如長期為他們管錢而非教導他們自行管理。以上均是貧困者能做卻由我們助人者「代勞」的例子。當這種共依存的關係建立後,貧困者不懂得釣魚而依靠我們餵魚時,我們就逐漸分不清:是他們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他們?

  那麼,若想改革扶貧策略為「恢復」和「發展」,有具體可行的方案嗎?我將於第三及第四篇文章提供有效工具和實例。

  編按:作者為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總幹事。


1. Steve Corbett, Brian Fikkert,“When Helping Hurts: How to Alleviate Poverty Without Hurting the Poor and Yourself”,Moody Publishers, 2012, p55.
2. Ibid., p100-107.
3. Steve Corbett, Brian Fikkert,“When Helping Hurts: How to Alleviate Poverty Without Hurting the Poor and Yourself”,Moody Publishers, 2012, p109-110.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