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教會信二代的去或留
牧者指華人教會與社會脫節
(8月24日消息)


左起:王健安、胡志偉、梁永泰

【時代論壇訊】研究顯示香港教會信徒流失率最高的年齡層界乎十八至三十歲,其中「信二代」的流失更令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關注。究竟是教會的青年事工不足,還是涉及更多社會、家庭和代溝等問題?基督徒家長在陪伴子女成長與獨立的過程中,又該怎樣作調整?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早前舉行「教會信二代的去或留」交流會,探討現今加拿大和香港華人教會的現象、年輕人與父母的信仰衝突和解決方法。

更著重初職信徒的牧養工作

來自加拿大和香港的講員都指華人教會與社會脫節,沒有顧及青少年的需要,以及強硬的權威形象都是信二代大量流失的原因。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引用本地統計,指出香港信二代只佔全體堂會青少年的百份之二十或以下,「很多人很喜歡耶穌,但卻很討厭他的粉絲所組成的俱樂部。」胡志偉指現時的九十後第五代香港人社會流動性低,過往大學生的入職薪金約二萬左右,現在大學生的入職薪金中位數是一萬六千元,當中有四成大學生畢業後是當零售、餐飲、酒店和服務業,所以教牧應教導教會的中產家長重新認識大學畢業生的出路。由於子女畢業後的頭五年是他們最不穩定的時候,教牧也要更著重初職信徒的牧養工作。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助理教授王健安博士就加拿大信二代流失的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年輕人在進大學前、畢業後、失戀、投入職場時都會遇到重大的生活轉變。他特別強調,當年輕人失戀時不願意向教會訴苦,原因是怕被指罵。「教會不是聖人的堡壘,而是病人的醫院。當年輕人心理有病不能向教會訴苦,他們還有甚麼發泄途徑呢?」

在教會締造安全的討論空間

王健安的研究發現,影響年青人返教會的原因,包括:教會的導師與指導和對教會群體的歸屬感。王健安指華人教會因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有一重很強的階級觀念與層壓,教會教牧視本地出生的為下屬,維護自己利益及權力鬥爭,也沒有培養年輕領袖。他指一個成功的教會領袖非單單吩咐別人做事,而是與不同的教友,包括年輕人一同做事。另外,他指現時的華人教會小圈子太排外,群體裡不是信仰,而是集體規管行為。群體的競爭概念更令年輕人覺得教會不是安全討論問題的地方。教牧很多時候不容許年輕一代提問,令年輕一代無法與教會的教牧交心,降低了返教會的意欲。王健安建議,容許下一代存懷疑、提問,與上一代建立關係。

在面對社會具爭議的議題時,胡志偉與王健安均指教會採取迴避的態度,對同性戀者的態度虛偽。胡志偉補充,本地年輕人認為教會不斷排斥同性戀者、對科學不夠理性、不鼓勵年輕人發問、排外心態強烈和對疑惑者不友善。這正是本地教會需要面對的問題。他指教牧應視年輕人為成年人般講道;當年輕人有需要的時候,教會可以解圍,讓年輕人感受得到上帝與他們的真實經驗,把基督教的教義和倫理傳達到他們身上。

當面對社會、政治與文化的衝擊時,恩光書院校長梁永泰博士指不論是海外還是本港,大家都需要另類的空間討論問題,免受世俗化的衝擊。他表示最能影響青少年心智發展的是電影、流行曲、小說等普及文化。因此,信仰的教育需要以這些途徑傳播以取回思想的領導權。此外,他指中港台的福音派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思想,華人教會強調事工,卻輕視思考。因此,高等教學的信仰教育也很重要,教牧需要常常看書和研究,思考自己的信仰,才能牧養時下的年輕人。

讓信二代擔任小老師

信二代的流失與家庭信仰的傳承有密切的關係。梁永泰表示,大部份信二代的家長屬戰後嬰兒,他們成長時的發展空間較大,其個人學識都比自己父母高,當他們擁有智識後,會為下一代計劃將來,同時對下一代的批評聲音也較多,令下一代很少空間發表自己意見。他指基督徒的信仰應以福音為中心。他引用馬太福音第八章表示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在基督耶穌裡,家長應讓自己的子女走自己的路,把基督的福音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年輕人體驗到自己在歷史上的使命。

胡志偉表示信二代會否繼續返教會是家長的責任,而非青少年牧者的責任。家長應從小在家庭裡培養子女的信仰生活,兒童及青少年牧者在主日學裡也應作相應的調整,讓信二代擔任小老師,令課堂順利進行的同時不會令信二代覺得沉悶。

在問答環節中,王健安指父母有不同的週期與角色。由最基本的以身作則,到言行一致,再讓孩子從你的行動中找到信仰的價值,最後鼓勵子女實踐他們的使命。當中父母的角色要不停地改變,讓子女發揮。

交流會於八月十九號假突破中心三樓舉行,約有四十人參加。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6.08.24)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