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閱讀習慣調查首階段結果公佈
基督徒閱讀量低於港人中位數
(10月18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很多人都說現在是圖像化的時代,任何出版的設計也要夠吸引、講求包裝,但一個有關基督徒閱讀的調查顯示,讀者認為影響他們購買書籍較重要的因素是內容介紹、試讀、作者、書評,其他因素如封面設計等並沒想像般重要。

基督教出版聯會九月底發放「基督徒閱讀習慣問卷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調查跨地域華人社會的現今閱讀習慣。調查首階段數據於剛過去的第十三屆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上發佈。調查首階段有逾千人填寫問卷,完成的約一半,其中約七成半為港人。

研討會其中一部份為此次調查結果的初步發佈,由證主出版社社長池麗華、前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劉忠明及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俞真主講。

劉忠明

劉忠明總結研究的基本資料及初步結果,當中包括多項基督徒閱讀的時間、形式等的資料。調查參與者中,有一半人每星期只花三小時以下看書,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沒有看報紙和雜誌。另一方面,有約八成人每星期只花六十分鐘以下看靈修類的書籍。

調查亦發現,受訪基督徒隨著社交網絡普及,讀者也會用不同網絡平台分享書籍。此外,有七成人沒有或只是偶然到基督教書室買書。

池麗華從出版角度解讀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讀者認為書籍的內容相當重要,其次是有趣味,停止閱讀的原因則是內容沉悶,其次是太忙碌,池麗華指出,現時出版社的競爭者不是行家,而是互聯網和通訊軟件。而雖然調查結果反映讀者購書著重內容試讀、書評,基督教卻一向缺乏書評,而如何將試讀內容放在互聯網發揮傳遞功用,也是應思考的問題。

調查也發現,受訪者一年內曾讀過的書為五本,比香港人每月中位數讀三本為低,反映基督徒閱讀量偏低。另一方面,池麗華也藉調查中印象深刻的基督教書籍為例,從受訪者回答類型的多元性,指出現時已沒有基督教的暢銷書,讀者的口味多元化。此外,購買書籍首選仍是在基督教書室,可是近年市場收縮、書店結業,也可能影響基督徒閱讀。


俞真

俞真則表示新媒體乃不可逆轉之趨勢,而這也與閱讀息息相關,改變了作者生活的不同向度。新媒體能成為機遇,幫助人認識更多基督教書籍。他舉例指透過互聯網世界,有人在一年內閱讀了一百九十多本不同國家的書籍。雖然做網絡事工會讓大家壓力增加,但能接觸的人也多了很多。此外,出版社也應思考,如何把握機會,讓讀者更多分享書籍。

調查仍在進行中,並且希望擴大受訪者範圍。全面結果預計將於十一月發佈。調查問卷及基本數據可參http://cclmforum.org

首設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奉卓越獎

另外,於十月十二日晚上的營銷會議晚宴上,主辦的香港基督教零售業協會亦宣佈今年首設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奉卓越獎,以鼓勵默默耕耘的文字工作者。今屆的得獎者為由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投入《校園》雜誌事奉的美國海外校園機構蘇文峰牧師、致力將神學和文學結合、以文學感染讀者的《阡陌》文藝雙月刊主編黎海華、出版多本禱告小冊子並到校園進行禱告教育的以勒基金義務總幹事陳歐陽桂芬。

第十三屆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出版暨營銷)於十月十至十四日舉行。十至十二日為出版會議,假突破青年村舉行;十二至十四日為營銷會議,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港青酒店舉行。會議各有約六十位來自香港、台灣、國內、東南亞地區的基督教出版社代表參與。

研討會後隨即有一年一度的基督教聯合書展開幕,書展展期由即日起至廿二日,於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舉行,即日至廿一日的開放時間為中午十二時至晚上九時,廿二日的開放時間則為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四時。詳情可瀏覽https://christianbookfair.hkhttps://fb.com/christianbookfair,或致電90798904。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6.10.18)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