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跨頁

【1872期.繫天──沒有時限的路標】
覓家──如何想像天父世界中的「家」

吳梓明

給成年人的基督教教育 上兩期談及的基督教教育,表面看來是指向嬰幼兒和青少年,其實也同樣是給成年人的基督教教育,因為內容也是成年人所需要學習和認識的。正如這系列中,我們描述的「繫天」、「尋真」、「覓家」三......

【1871期.專論】
「在地若在天──行動中的教會」:
存異中求同
二十世紀香港教會合一的挑戰

陳智衡

香港基督教合一運動可以追溯至一九一〇年愛丁堡的普世傳教會議。會議其中一個討論議題,就是推動基督教會合一,消除宗派主義。這合一運動除了影響當時的中國教會外,亦同時影響英國殖民地下的香港教會。……

【1870期.講章】
七一講章
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蒲錦昌

我們讀歷史書,往往看到大人物如帝王將相等對歷史的影響,小人物卻常常被忽略。究竟他們對歷史的走向是否有影響力呢?今天我們讀的路得記,只記載一個家庭的故事:拿俄米和路得兩婆媳移民返鄉的故事,再加上一個配角波阿斯。為甚麼這卷書會被放進聖經之中呢?她們的故事有甚麼價值?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甚麼啟示呢?……

【1869期.專題】
堂會外邊玩邊講信仰
卡牌店與拳館的營商宣教

採訪︰伍詠詩 王澤山

早前有神學院和機構發佈研究結果,指出信徒對於事工實踐的形態,開始有革新的看法。近年不少新型事工相繼出現,嘗試突破傳統上以堂會為中心的事工框架,在體制堂會外另闢蹊徑,在營商與活動之中,推展福音工作。

有人開卡牌遊戲店,在玩樂之間與人深談信仰;有人開拳館,讓學員強身健體同時,感受團契生活。本期我們將會深入介紹純白鎮與Kalee Hub的事工,看看他們的新嘗試,能帶給教會怎樣的啟發。

【1868期.遊蹤】
從大澳龍舟,到老教會的堅持

黃彩蓮

從六十至九十年代,鴨脷洲又經歷多次填海,釋出更多土地興建房屋。1980年鴨脷洲大橋通車,打通了與香港島的陸路往來。自始小島愈來愈不「山旮旯」,人口不斷增加,原本小販林立的鴨脷洲大街,開始有汽車行走。按此社區變遷,鴨脷洲北部屬舊區,因此老教會也集中於此。若從利東港鐵站A1路牌看,會看見三間老教會的名字。就讓我們回到從前較為「山旮旯」的小島,細味她的歷史典故。

【1867期.繫天──沒有時限的路標】
尋真──從超越處透觀萬事

吳梓明

上帝是不受時間或空間的限制,祂是無所不在、無時不能行事的上帝,也讓我開始明白聖經所說的「我(大衛)在母懷裡,祢(上帝)使我有倚靠的心……從我母親生我,祢就是我的神」是甚麼意思。若果是從基督教教育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說「繫天」的培育確實可以從「胎教」開始。……

【1866期.講章】
中國主日講章
遠象將失望送走
黑夜中靜候曙光來臨

袁天佑

……當我們為中國禱告時,不會忘記卅四年前,在中國內地所發生的事。人要從歷史中學習,不應忘記。你愈叫人忘記,人反而記得更緊。不過,我們要清楚一點,我們紀念六四,並不是記著仇恨,而是希望尋找真相。聖經說:「真理會使你們自由。」……

【1865期.專論】
「在地若在天──行動中的教會」:
基督徒學生運動的在地實踐

鍾曉芬

談及普世合一運動,大部人都只會馬上想起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下稱普世教協),或者再久遠一點一九一〇年的蘇格蘭愛丁堡的普世宣教會議,但早在普世教協誕生前已成立的世界......

【1864期.藝萃】
世上第一幅聖像畫:非人手所繪的基督

黃笑雯

聖像畫《非人手所繪的基督》在不同的地方有著相似卻有差異的名字。例如,拜占庭希臘文稱此畫為Mandylion,意思為「穿上、小手帕」,指基督的面容被轉印到一塊布上。在俄羅斯傳統中被稱為希臘文Acheiropóietos,意思是「蓄著濕鬍鬚的基督」。為甚麼會是濕的鬍鬚呢?原來,據說與耶穌時代有一位居住在埃德薩(Edessa)的君王阿布加爾(Abgar)有關。……

【1863期.遊蹤】
遊走銅鑼灣與掃桿埔:
三間「第二代華人教會」之旅

劉紹麟

從六十至九十年代,鴨脷洲又經歷多次填海,釋出更多土地興建房屋。1980年鴨脷洲大橋通車,打通了與香港島的陸路往來。自始小島愈來愈不「山旮旯」,人口不斷增加,原本小販林立的鴨脷洲大街,開始有汽車行走。按此社區變遷,鴨脷洲北部屬舊區,因此老教會也集中於此。若從利東港鐵站A1路牌看,會看見三間老教會的名字。就讓我們回到從前較為「山旮旯」的小島,細味她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