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跨页

【1790期.讲章】
乱世中生活的如常与更变

袁天佑

……我们当然要如常的生活,但不要被现今的假象所胜。这些假象包括是现在可能有的完善而乐观,也有可能是我们对现状的灰暗的过份悲观。……

【1789期.专题】
疫情下的堂校合作

采访:邓力行 陈盈恩

疫下香港,教会事工处处受限,学校无法全校全日上课,部份更暂停什至终止与教会合作。在堂校合作遇挫之际,有教会却能把握时机,另辟蹊踁与大学合作,让学生在中午放学后到教会,提供补习和辅导之馀,也让同工有机会接触学生,牧养年轻人。亦有堂会在私校聚会,善用中产家长的时间心力,推动关顾贫穷的事工,服侍基层也造就家长的生命。

【1788期.报道】
忠于圣言、关爱世界的仆人
──约翰斯托得百年冥辰纪念

采访:麦嘉殷 黎祉颖

当代福音派领袖约翰斯托得牧师忠于圣言,以关爱世界、普世合一的心怀服事教会。他在洛桑会议提出社会关怀与传福音的讨论,强调整全福音和整全使命,他的福音观启发了全球不少教会。今年是约翰斯托得百年冥辰纪念,在多个国家均有举办相关的活动,香港亦有三场纪念斯托得的讲座,会上有不少教牧信徒分享斯托得的教会观、释经讲道等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1787期.游踪】
区区老教会游踪:
基督来踏马鞍山

邢福增

马鞍山区位于沙田东北部,是一九八〇年代开发的新市镇。据清嘉庆年修《新安县志》记载:「马鞍山在县东八十里,枕东洋,形如马鞍」。可见,新市镇的命名,取自同名山峰。区内分布有本地(马鞍山村)、客家(乌溪沙村......

【1786期.报道】
「凝.塑」香港牧养新时代
──青年同行者的心声

采访:陈昫贤 麦嘉殷

在今天的教会,年轻信徒流散,有教会出现断层,青年牧养似乎愈见艰难。不过,仍有不少信徒群体渴望改变,在困局中寻求出路,建构新时代的青年牧养模式。日前,香港浸会大学校牧处以「凝.塑」为题,举办两场研讨会,邀请青年牧养的实践者及同行者,一起探讨如何凝聚及塑造香港新一代信徒。他们都提到年轻人的情绪需要,并强调理解及同行的重要。让我们一同细听青年牧养团队的心声。

【1785期.报道】
港人移民潮下英国教会的危与机

采访:黎祉颖

自英国推出便利港人到英定居的措施以来,不少港人选择移民英国。移民者中不乏信徒和教牧,而数量之多实在会给英国的教会──不论是英人教会还是华人教会──带来冲击,但同时又会带来不少机遇。早前一场「新形势下英国华人教会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线上研讨会,邀请了解英国教会现况的在英资深牧者,以及刚在是次移民潮中抵英的牧者,分享他们的见闻与分析,包括当地英人和华人教会本身的困难、港人移民牧者寻找牧职的挑战等,亦对现时情况提供建议。

【1784期.讲章】
人生原是一趟朝圣之旅
──再思流散的召命共同体

邢福增

……不论分散在何处,彼得强调,不要忘记自己是被上帝「拣选」的。要留意,被拣选的不只是「个体」,而是属于「一族」。紧接下文的「祭司」、「国度」及「子民」都是具有群体性的。……

【1783期.专题】
道成肉身的见证实践──
综览南韩教会的社会参与历史及反思对香港的启迪

龚立人

近月网上一套原创剧《鱿鱼游戏》热播。上期我们概览过南韩的基督教形象和社会状况,今期我们会再进深探讨教会在当地的社会参与历史。当地教会有95%属保守派,5%是「进步」派,而基于政治及社会环境的转变,亦使教会角色变得保守。但综览南韩教会的历史,我们仍可看到她们积极寻找自己在社会的角色。对应香港教会,这提醒我们教会应忠于福音,致力见证和实践上主的道。

【1782期.专题】
潘霍华给后世的隽语

整理、采访:陈盈恩

由福戏网络制作的《潘霍华的情书II:给后世的情书》虽然已经落幕,但因触及社会和教会炽热讨论的去留问题,引起讨论和反思。到底历史和戏剧中的二战时期德国神学家潘霍华为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提醒?从观众和演员的角度,我们也能窥见他们深刻的反思:大时代中自我内在的矛盾、面对纷争要怎样处理、召命到底是什么。愿我们都能读懂潘霍华的话,并以生命来回应和实践。

【1781期.专论】
论潘霍华离开德国的去留心路

杨诺祈 陈家富 陈韦安

陈韦安博士上月在本报的专栏文章〈移居英国的潘霍华〉,以潘霍华离开德国为例,讨论香港牧者的去留问题,引发网络上的炽热讨论。早前再有神学学者杨诺祈及陈家富向本报投稿回应,与陈韦安商榷潘霍华当时离国的背景和考虑,杨诺祈指潘霍华离开并非基于恐惧,陈家富认为潘霍华是有参与「海外战线」的考虑。陈韦安应本报邀请回应,他则认为潘霍华离国主要是考虑牧职。讨论为香港信徒带来更丰富的视野去思考去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