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長河逐浪

歷史長河,粼光點點,都在見證祂的故事。微觀昔日教會點滴,遠眺主澤長流。

【長河逐浪】
宣教:推動一個社群的方向

在十九世紀中葉香港開埠初年,多個差會或獨立宣教士曾積極在這個荒蕪的小島進行建設宣教基地的實驗,北望神州。他們當中,除了倫敦傳道會和聖公會能夠在香港站穩陣腳,事工一直有所延續;其他宗派的差會都曾經經歷長......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教會辦學與政府資助

過往不少論者認為,因著英國是基督教國家,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教會在辦學方面擁有先天優勢。若然回望香港自開埠起二十多年的教會辦學經驗,恐怕上述論者會有另一番體會。 其實,殖民地政府並無宣教熱忱,教會要在港辦......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廿年荒地,廿年美地

在十九世紀香港的城市宣教工作上,聖公會走過的路有不少地方跟倫敦傳道會相若:他們都有計劃在香港興辦宣教訓練學校(聖保羅書院)培訓華人宣教人才,這計劃也都因為預備學校的學生投身商界和政府而無法成真,然而這......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城市宣教奇葩從何來

提到倫敦傳道會在香港開埠初年的城市宣教工作,就必須由理雅各於上環建立的下市場堂(Lower Bazaar Chapel)談起。 一八四三年,理雅各帶同一批協助宣教的華人信徒,從馬六甲抵港。當時倫敦傳道會安排......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事工根基何處尋

除了英華書院,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倫敦傳道會在港短暫結束的,還有醫療事工和鄉郊事工。 最早抵港進行醫療宣教的合信醫生,以醫院作為向病人傳福音的輔助。他除了在現今灣仔摩利臣山建立醫院,亦在現今上環蘇杭街和摩利......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開埠香港的「宣教基地」實驗

關於早期香港教會,倫敦傳道會的工作是不能不提的。在十九世紀末,他們的事奉成果,包括全港(甚至可能是全中國)首間華人自理教會——道濟會堂;兼具醫科教學與醫療宣教,以至成為後來香港大學發軔之始的雅麗氏利濟......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方言族群宣教的優劣

雖然因著英國國教的關係,聖公會於開埠之初即有隨軍牧者踏足香港島;然而當時聖公會認為環境並不適合,未有建立本地華人教會的打算(另文再述)。若數算在香港開埠之年建立的華人教會,以美國浸信會的宣教士建立得最......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港島初遇

一八四一年一月十六日,前線英國官員宣佈佔領香港島;十日後,英軍登陸上環水坑口街一帶(這亦是英文街名Possession Street的由來)。同年二月六日,就已經有八位來自各個差會的傳教士從澳門出發,到......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佇候中華

道濟會堂、雅麗氏利濟醫院、王煜初、孫中山⋯⋯對於本地信徒教牧而言,十九世紀末的香港教會歷史,從來都是印象不深的一頁。事實上,若信仰只關乎一己是否蒙福,那麼教會群體昔日的足跡,實在無關重要:在浸禮班碰到......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西學東漸與東西相遇

十九世紀末,在孫文等「四大寇」於中環歌賦街楊興記商號高談闊論月旦時政的歲月,經常成為話題的一件事情,是約廿多年前才在內地了結的太平天國。原因之一,固然是太平天國一事距離當時的日子尚短,跟他們很接近。除......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革新社會每一步

在近日翻新的中山史蹟徑,沿途每個史蹟點原本統一規格的紅色標示牌,已更換成各具獨特風格的藝術裝置,個個設計用心。當局若已跟設計的藝術家取得大量複製的版權,不妨考慮製造一套十多件小型紀念座,相信很多人樂於......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在維新與革命之間

若說當年道濟會堂(即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前身)的主任牧師王煜初,與孫文的革新思想尤具關係;那麼該堂長老區鳳墀對孫文革命事業的視野和人脈,肯定有擴闊光譜的影響。 區鳳墀是倫敦傳道會於一八六四年在佛山宣教時首......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道濟會堂與孫中山

道濟會堂廣為後世所認識的,還有當年活躍於會堂的青年孫中山。 眾所周知,孫文的基督教信仰發軔於他年少時在檀香山的四年教會學校生活。後來他在香港拔萃書室求學期間,於一八八三年底以孫日新之名,由美國美部會差派......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宣教先鋒,社企鼻祖

有興趣了解早期香港教會歷史的,一定有機會接觸過道濟會堂這個名字。這堂會是倫敦傳道會在香港的首間華人自理教會——自養、自治、自傳。一八八八年道濟會堂於荷里活道建堂之時,承接了倫敦傳道會在香港相當部份的華......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愛在鼠疫蔓延時

在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嚴重鼠疫之時,兩所倫敦傳道會在港創辦的醫院——包括一八八七年建成的雅麗氏利濟醫院,以及一八九三年建成的那打素醫院——因為太接近屬於重災區的太平山區,而要暫時關閉。不過,兩間醫院樓房本身卻繼續在這場瘟疫(當時名為「疫癘」)發揮功效,收留了一些住宅受到傳染病污染的信徒。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疫症百年身

關於沙士十五週年,本地新聞媒體的回顧訪問,由月前「爆發紀念日」延續至今,還未休止。最近有一則訪問當年投疫前線的醫生,取景於香港醫學博物館的沙士專題區。已經退休的醫生在鏡頭前縷述沙士風險,背景就是當年幾......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基督教與天主教後六四同路行

誰也沒料到,八九六四對香港教會的前線社關組織而言,造就了一個日後不分政策光譜的政治倫理共識平台。還有的是,這也造就了另一個基督教和天主教徒在社關事務上合作的契機。在歷年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於報章刊登的六......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六四悼念禱文的名單

這些年參與禱文聯署的信徒教牧,縱然人數時有增減,群情洶湧不及當年,但聯署者所涵蓋的宗派傳統及關社立場光譜,寬闊依然。這也反映六四在普遍港人以至教會中人心目中的政治道德位置。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六四:政治倫理的人心座標

近日北京修憲後,有新任全國人大常委提出喊叫過「結束一黨專政」的議員可能被取消資格,觸動了香港言論自由的神經。這支聯會五大綱領之一,在維園六四燭光會喊足廿九年的口號,會否繼「港獨」和「自決」後成為當權者......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沙士帶來的心意更新

十五年前的沙士疫症(SARS),每一個罹難者的名字,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故事。另一方面,縱然因這場疫症而死亡的數字未必及得上久不久就發生的大型流感,但由於起初的時候,病原不明、傳播迅速、政府反應遲緩,香......

詳細內容

【長河逐浪】
疫境重生

今年是香港經歷沙士(SARS)一疫的十五週年。疫症奪去二百九十九條性命,這些傷痛,或有人覺得無謂重提。其實,沙士帶來的生命磨難的確讓人傷感,卻也激發了香港社群(特別是醫護界)的專業精神,左右了今後十五......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