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佢冇地方訓?因為租貴?因為個人問題?因為一個對社會無聲嘅抗議? 無家者有冇人關注呢?大把啦,橋底又有,清場又有,麥記麥難民都有,咁佢地嘅情況有冇改善到呢?……
……不少宗派、堂會或機構走向衰亡,首先呈現的是現今的成功帶來了驕傲的心態。回顧與觀察教會生態,不難發現類似個案;當若干堂會發展成功,就有教會領袖認為他們所作的,無論是出版、差傳、神學教育、傳媒、社關或其它事工均會如同發展堂會般成功。這些領袖只重視做更多事工,正犯上柯林斯所言:「做甚麼 ?」(what) 取代了「為何做 ?」(why)。……
……我們堅信兒童的福祉和權利,與成人的福祉和權利同樣重要。但當兩者有衝突時,社會必須先守護兒童的權利和福祉。我們又相信現行的婚姻制度是目前最能夠保障兒童福祉的社會制度之一。……
在今天這個沉鬱無奈、黑白模糊的環境裡,出版這書是為了給年輕人打氣。本港中學二年級的歷史科,在讀到「文藝復興」時,總會涉獵「宗教改革」。今年正好是宗教改革運動五百週年,而「改革」也是年輕人常常掛在口邊的。盼望他們從五百年前掀起這運動的馬丁路德的生平,獲得一些啟發與借鏡。……
青年人對同性戀行為不一定接受,但卻會對拒絕和排斥同性戀者表示反感。這種態度可能是由於現時青年人有更多機會與同性戀者有親身接觸,身邊也不乏已出櫃的同性戀者,包括名人偶像、朋友、同學、甚或是基督徒。同性戀這回事對他們來說,更貼身的是日常相處的問題……
……通常你睇左呢套戲同朋友傾正常都會問你套戲好唔好睇,但係個人認為,呢套戲根本唔應該拍,點解?容許我講一句 : "who cares?"……唔係話呢套戲拍得唔好唔應該拍,而係因為拍得太真實、太震撼……然後咁又點?喺戲裡面去幫主角嘅嗰班人,同埋買飛入場嘅嗰班,有邊個會理會?……
……今天香港,在抗爭與謊言之間,在暴力和爭鬥之中 。今日,我們看見無視人民、價值顛倒、是非不分、指鹿為馬、混淆真偽的社會,身為神的子民,作為教會,如果我們相信神仍然掌權的話,就必須繼續追求公正,伸張正義,為上主說真話,傳真道。……
……最近,因著費老師的離世,我看了不少懷念她的文字,赫然發現,我跟她的交往其實沒有甚麼特別,原來她對待每個她認識的人,都是如此真摰的。你請她在婚禮獻唱,我沒聽過有誰被她拒絕的,就是我請她負責訓勉,她都應承了。校友們約她飲茶,她一定到,尖沙咀頂好酒家是她喜歡的。……
……根據聖本篤對這種「抱怨式民粹」(murmuring populism)的體會,管治修道院的核心是要保持修士群體的合一。這合一是要訂立客觀程序去公開、合宜和公平公正地讓人表達不滿和處理投訴。一方面,院方領導歡迎和鼓勵修士們去透過既定程序去提出投訴。另一方面,院領導也透過了處理投訴去了解到投訴所涉及的管治問題和屬靈生命挑戰,並透過處理投訴去改進和調解院內事務,維持合一,有效堵塞民粹蠢動空間。……
……這不是縱容的愛。舉一個例子,一個人犯了法,要接受法律制裁,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希望他能反思做錯了的事,給予悔改的機會。當然我們可以為他求情,但不要用不合理的理由為他說項,以甚麼「壓力」為由,甚或指「沒有做錯」,都只會容讓人為所欲為,沒有約束的行事。這不是愛。……
……選戰當前,誰宜上位,在於誰能在拼競過程中能紓緩目前各方撕裂的關係,能爭到票之餘又能做到和平使者(peace maker),那就投這人一票是相對投對了。不久前美國大選展現的抹黑互攻和煽動民情,令到總統上任後社會仍撕裂不止,港人似曾相識,選委定要借鑒。……
……青少年成長路上的一個重要關口是「從校園踏進職場」;倘若他們經歷師友同行,對他們尋找自己的熱情、恩賜與召命、將會加添信心和力量──不單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更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貢獻社會。師友同行的要素是愛心的關懷、專業的啟導、並以生命影響生命……
……我們所在的香港,今年要迎接新一屆的特首選舉。雖然仍是小圈子選舉,請眾基督徒要作分析,游說選委們選投支持自然家庭及婚姻價值的候選人。兩位候選人中,葉劉淑儀和胡國興已表明支持同性婚姻。至於林鄭月娥則說考慮不反對就同性婚姻立法進行「公眾諮詢」,而曾俊華則未有就此議題表明立場。究竟是他們對這涉及社會及家庭倫理的爭議性問題一知半解,抑或是被愚弄?……
……說回世代間的矛盾、爭持和衝突,和教會如何「留住」青年人。傳統單向的指令和傳授方式是較容易掌握(甚至操控)和有效率,卻往往扼殺了交流的機會。無疑,聲音愈多愈難達成統一的立場,但多元真的會產生混亂、破壞合一嗎?事實上,教會是為聖道而生存的聖徒群體。因著道,教會不可能是為保持和諧而迴避分歧的集體。……
……愈來愈覺得,講道是一個信仰群體的事奉。我的意思並非表示,教會群體中的每一個弟兄姊妹都得承擔起講道的事奉。這是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所激起的貴格會(Quakers)的看法與踐行,雖然他們不稱這為講道而為分享。我的意思是,講道並不只是牧者傳道自身的事情,教會群體沒有一丁點兒責任,有的只是「評審」的工作,再無其餘。使徒行傳第六章講到使徒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因此把信仰群體的日常事務交託給執事負責。這是我講「講道是一個信仰群體的事奉」不可缺少的意思,當然還有其他的。……
……我們所「相信」的「盼望」,會否只是這種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沉默》中的神父知道,如果上帝不存在,那殉道者的行為,以至傳教士的付出,都是「滑稽的幻影」。相信保羅也曾經歷這種掙扎,因此他引述詩篇說:「我信,故我說話」(13節)。儘管我們仍身處在沒有指望的日子,但卻不能支吾以對,而需要堅定地相信,堅定地說話。……
……路德的政治神學經常會被約化成兩國論,而忽略「三層秩序」(three estates order) 論。這三層分別是人(及發展出來的教會)、家庭及政權。篇幅所限,不能深入每個層面討論,但這「三層秩序」卻能對「經濟主義」意識形態發出挑戰……
……最後是堅守召命。慕安娜的使命是先要找到茂宜,然後請他歸還海洋之心,最終使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原狀。但在旅程中,她因受挫折而感到自己不是被揀選的那一位(the chosen one)。恰好她已故的祖母出現,並再次肯定她的身份。備受鼓勵的她重拾使命,堅忍地抵達目的地,並以愛勝過黑暗力量。……
……「新世代」基本上對建制或權勢投不信任票,因為在他/她們成長過程中,他/她們領受了長輩不少「假大空」的言論。網路成長的一代,不會輕信未經驗證的資訊,對所有事物抱持「質疑態度」是正常的。因此,成年教會領袖如何取得「新世代」的信任,才是關鍵所在。……
……但我們且看看今日教會所宣講叫人歸主的福音,大多只是說信耶穌生命會豐盛,並且得的更豐盛。但作為信徒捨身背十架的代價、教會卻隻字不提。為何?很簡單,因為這些信息沒有市場,會趕客。這樣的福音才是梁牧口中所指,新自由主義下,以市場作為主導的的一種被扭曲的福音。……
……體面又好,木蝨又好,始終都係嗰句,我地有冇「誠意」做好心理準備去接待基層呢,我諗首要要學嘅唔係接待,而係要學識放低身量,謙卑接納唔夠你咁體面,同身上可能有木蝨嘅街坊,又或者願意同帶住「貧窮」呢兩個充滿標籤字眼喺身嘅「佢」(他者)同行,先至係我地一班「既得利益者」要學習一生嘅屬靈功課。
回顧二○一六年,右翼民粹浪潮席捲西方。這即時令我想起德國納粹時期、天主教政法學者舒密特(Carl Schmitt, 1888-1985)於一九五○年於柏林出版的《歐洲聯邦公共法制國際法中的地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