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頭版專題

【1677期.頭版專題】
光復香港教會的二百個心聲
——教會見證與跨世代溝通

從反修例引發的社會運動持續多月,有指教會的撕裂比雨傘運動時更甚。運動初期,基督教會支援運動的角色頗為明顯,包括組織現場祈禱會、開放堂會等。但隨著警方和示威者的暴力均不斷升級,教會角色整體變得較為低調。

有教牧十月初撰文認為,運動反映教會對政治討論接受程度低,且會打壓異見,並在網上發起收集心聲的行動指要「光復教會」,一週內已收到逾二百篇心聲。心聲一定程度代表年輕一代信徒,不容輕看,既刺激著我們思考堂會如何在今個世代有效地作見證,又幫助我們了解現今信徒對於教會有何期望。今期,不同年資的教牧及擅長公關及企業傳訊的學者跟我們分析現象和作出建議。

詳細內容

【1676期.頭版專題】
閱讀,為走更遠的路

由「自由之夏」步入「反抗之秋」,在香港事態未見平息之際,我們需要靜中得力,等候上主。

近期出版的書籍和雜誌,無論教內教外,均不乏有心人引領思考亂世中的信仰力量。今期我們訪問了幾位作者和編者,分享最近出版新書的撰寫和製作點滴,讓讀者思考:聖經的說話怎樣幫助無權勢者面對威權統治、教會如何成為社會的良知,以及在非人化的社會中怎樣重尋人性一面。

願我們在在心力交瘁時,在字裡行間汲取所需的靈糧,走那更遠的路。

詳細內容

【1675期.頭版專題】
如何對白色恐怖說「不」

走過自由之夏,香港社會的抗爭不斷升級,民間對政府及警隊的信任低處未算低,催生種種疑真疑假的質疑、指控與焦慮,經常在社交群組流傳發酵,白色恐怖若隱若現。

時局愈嚴峻,愈需要沉著應對,剛強壯膽。今期我們訪問了專研犯罪學及調解學的學者,以及專注靈性牧養的牧者,探討如何解開香港社會在重重張力下所面對的焦慮和糾結,並提供對抗恐懼的屬靈操練方法,讓信徒靠著真相與真理,戰勝虛怯,勇往前行。

詳細內容

【1674期.頭版專題】
栽種愛與和平的幼苗
跟兒童談反送中運動

香港人在剛過去的暑假經歷反送中運動,由遊行集會,到後來衍生的警民衝突,種種政治暴力事件歷歷在目。到了開學月,該如何在學校內談政治?是否只能說「不知道」?讓年幼的孩子遠離政治和暴力畫面,可能嗎?年紀輕輕的兒童又有沒有知情權可言?

今期,我們邀請了小學校長分享如何向學生解說極具爭議的反送中運動,以及社會兒童事務工作者講解兒童的權利及基督徒家長怎樣向年幼子女講及政治暴力事件。還有身兼母親的神學工作者推介兩部繪本,示範如何透過親子閱讀,向子女談論既陌生又抽象的概念。

或許復和需要一個未來的時機,但未來的種子今天就可以開始栽種,讓大家知道可以靠賴天父不變的愛,來取代那不可知的恐懼。

詳細內容

【1673期.頭版專題】
【拆局】三宗領袖面見林鄭的後台故事

反修例運動發展至今,特首林鄭月娥公開指自己想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有教會領袖亦尋找在現今時局的角色。最近十五位來自香港浸信會聯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宣道會香港區聯會「三宗」的教牧與信徒領袖,便與林鄭月娥進行了一次閉門會面,三宗在會面翌日以網上聲明形式簡短交代事件。

是次會面引起教內不少的迴響與討論,亦給予公眾不同政治解讀的空間。這期本報邀請了兩位與會牧者詳細披露整個會面的來龍去脈,並有相關學者拆局,分析這次三宗領袖與特首的歷史性會面所帶來的意義與對將來的影響。

詳細內容

【1672期.頭版專題】
讓真相說話
反送中前線記者的見證

在這場反送中運動中,記者走在前線拍攝,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各個場面,為大眾全面報道現場實況,核實坊間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今期受訪的四位前線記者經歷多次衝突和遊行,他們均表示被前線抗爭的年輕人所觸動,看見他們對香港的愛。在這動盪局勢中,雖看似黑暗,但他們深信上帝一直掌權,希望堅守自身崗位,讓真相說話。

詳細內容

【1671期.頭版專題】
黑暗時代,讓我們同唱屬於香港的詩歌

六月中,一首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意外地成為反修例運動主題曲、一度成為緩和警民衝突的溫和力量,隨後各地區信徒每一次的聚會,一首首與現況共鳴同感的詩歌,反映香港基督徒的哀慟、義憤與禱求。今期我們請來不同的詩歌創作者細說創作歷程,如何將信仰和時代連上關係,在黑暗時代透過音樂感染人心、堅固信徒,更進入世界散播愛與盼望。

詳細內容

【1670期.頭版專題】
撕裂中的溝通可能
——反修例的教會牧養

「反送中」運動持續數月,警民衝突不斷升溫,藍黃陣營張力處處。不少教會甚為關注這次運動,但無論主動關注與否,弟兄姊妹間的不同看法已造成不少衝突,甚至有人離開教會。

這時候,在教會內談論復和,可能仍過於遙遠,但如何促成彼此間的溝通可能?不同教會努力的嘗試值得我們參考,帶動我們反思如何作一個使人和睦的基督徒——即使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詳細內容

【1669期.頭版專題】
去大台化的新政教關注

反送中運動發展至今,不少宗派曾透過發出書面聲明表達密切關注,而很多牧者、信徒親身參與一次又一次的大型遊行,與民眾同行。不過,部份信徒仍會顧慮教會的公開表態,因這看似有違政教分離的原則,與聖經教導不符。究竟本港教會、信徒可如何回應以至參與社會運動?

八月十八日,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信徒培訓部就舉辦了一場公開講座,現場所見,禮堂幾近坐滿。當中邀得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建道神學院院長蔡少琪、港澳信義會副監督兼信恩堂堂主任楊文玉牧師及職場教會信徒領袖章可銘一同探討相關議題。

講座中,主要就三方面探討,包括對「政教分離」一詞的理解、香港教會關心政治議題的態度轉變及教會可如何回應政治議題。講員以信徒自發聯署為例,指出政教的新關注點是去大台化。

詳細內容

【1668期.頭版專題】
管治危機下的政教關係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連串抗爭運動不斷升級,市民對政府信任跌至谷底。要牧養今天的香港信徒,再思政教關係,自是必須。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八月八日主辦沙龍,邀得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及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羅秉祥博士分享「管治危機下的政教關係」,重溫歷代教會在政教關係上的功課,作為本港教會思量在動盪社會下如何自處、回應及行動的基礎。

詳細內容

【1667期.頭版專題】
動盪裡的輔導牧養與城市宣教
專訪伯特利神學院新任院長屈偉豪

由牧養及群羊到尋找亡羊,近期香港社會的動盪的確為信徒教牧帶來不少新挑戰。一直以來,伯特利神學院專注於輔導及城市宣教事工,亦見證著本港教會在這兩方面的發展。今年七月一日,長期專注輔導教育的屈偉豪教授接替陸輝牧師,成為伯神的新院長。早前(七月廿五日),本報總編輯羅民威與他對談,探討在當前香港局勢下,伯神在輔導及城市宣教兩方面的觀察與發展。他的分享,亦有助香港教會在張力處處的社會裡,再思牧養及宣教的定位。

詳細內容

【1666期.頭版專題】
夜愈暗,星愈亮
走過「白色恐怖」陰霾的七二七

當世情被罪惡黑暗所籠罩,哪裡會得見光?七月廿七日、整個香港以至整個世界都注目在元朗,從早到晚,擔心一星期前同一地區發生的「白衫人」無差別襲擊,會重演於從四方八面湧到元朗的抗議人潮之中。同一天,多個教會活躍的關社網絡與團體合辦培靈祈禱會,全港廿八間教會聯播;元朗有教會開放休息和代禱空間,接待有需要的市民。透過禱告與服事,大家一同走過「白色恐怖」的陰霾,讓人在暗夜裡得見亮光的盼望。

詳細內容

【1665期.頭版專題】
連登 × Telegram × 反送中
新興社交平台對教會牧養的啟示

《逃犯條例》修訂觸發多場社會運動推演至今,一些新興社交平台及通訊工具如連登討論區及Telegram,一直對民間傳播、核實消息,甚至組織各類自發行動起了關鍵作用。而這些新興社交平台除了青少年使用外,在這場運動中亦多了許多不同年齡、界別的人使用,教牧信徒亦不例外。究竟從這些「連登仔」、「TG」用家在是次「反送中」運動的經驗,教會有甚麼可以參考,應用在日後組織教會活動上?教牧又可以在這些媒體中擔當甚麼牧養角色?

詳細內容

【1664期.頭版專題】
和平路崎嶇
「反送中」的政局梳理與信仰洞察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進入遍地開花的階段:要求撤回修訂等五大訴求,深入到全港十八區的連儂牆之上;分區遊行一個接一個,當中的警民張力也不斷升級,爆發暴力衝突。不過,特區政府對各項訴求的正面回應,何時才得見?

在七月十五日的一個大型講座上,成名副教授和龔立人副教授分別從政治及信仰角度,梳理運動至今所處的政經脈絡,以及置身其中的信仰洞察,由宏觀到微觀探問香港社會和教會的出路。

詳細內容

【1663期.頭版專題】
生命vs玻璃的政治倫理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發展逾月,對於百萬計和平上街的港人訴求,特區政府並無正面回應。到了七一立法會被佔領和破壞,面對滿地玻璃與一牆塗鴉,從倫理和信仰角度可以如何理解?

日前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聯同教牧關懷團舉辦了「敲碎玻璃之後——如何作政治倫理判斷」講座,會場座無虛席,Facebook直播不足一日就有逾萬五人次收看。兩位講員羅秉祥博士和郭偉聯博士的分析解說,也反映大家面對香港當前局勢的信仰尋問。

詳細內容

【1662期.頭版專題】
聽見傷害.正視邪惡
醫治反送中的心靈創傷

近月香港經歷過多次大遊行、集會與警民衝突,《逃犯條例》修訂爭議仍處於官民膠著的狀態。事件對社會造成的心理壓力,所誘發的情緒困擾,亦逐漸浮現。教會群體裡不少輔導及社工專業的肢體和機構,也感覺到這份需要,主動走進種種張力裡遞上一杯涼水,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心靈支援。

所需關顧的,不單是個人心靈,也是整個社會的集體心靈。要繼續齊走公義路,抗拒黑暗「鬥命長」,如何讓集體心靈堅強起來,就十分重要。突破輔導及人際事工總監伍詠光認為聆聽應要聽見對方的傷害;流動心靈支援的容傳道指可用聖經盼望的信息鼓勵年輕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臨床督導霍玉蓮表示治療創傷須正視邪惡,以真話建構現實。

詳細內容

【1661期.頭版專題】
使人和睦 在反送中的心靈最前線

在今次反送中的社會運動裡,多位在抗爭前線牧養的教牧關懷團牧者,包括洪國謙牧師、林朱桂英師母、王少勇牧師、胡志偉牧師,在一個分享會上分享六一二在金鐘所遇到的經歷,鼓勵牧者陪伴和聆聽年輕人,作心靈的支援,又盼牧者之間能彼此守望。而林海盛牧師則以個人身份,走在中信大廈天橋上緩和警民氣氛,又在夏愨道呼籲年輕人安全撤離。今天的經驗,為信徒和教會繼續與香港同行,帶來感恩的動力,見證的韌力。

從各人分享所見,焦點不單單在年輕人,更在不同世代各帶著不同的背景與判斷,走到事態的最前線;教牧在中間如何牧養,成了分享的重心。而六一二的經驗,對於還在持續發展的事態,起著重要參考意義。

詳細內容

【1660期.頭版專題】
給黑衫人海的牧養與信息

二百萬人遊行、教牧信徒在政總立會外的禱告、群眾間不斷響起的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牽動全城與國際,也洗刷了人心。

經歷「反送中」這一役,香港民眾的抗爭智慧、情緒智商、心靈與信仰力量,已經不再一樣。置身史無前例的抗爭人海中,局勢變化急速,信徒教牧是如何準備感動人心的言說與信息,以及身體力行的守望,為主作新時代的見證?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