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頭版專題

【1785期.頭版專題】
未有牧職如何堅守召命?
移英牧者的掙扎

這陣子有不少本地教牧移居海外,引起信徒間熱烈討論,有些人更會互相指駡和埋怨。部份教牧移民後能獲當地教會聘請,有的更自行建立教會;但事實上有不少教牧是趕急離港,到現在還未找到海外教會的牧職崗位。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怎樣維持生活?當未尋得牧職時,他們如何在堂會外回應召命?

詳細內容

【1784期.頭版專題】
教會移民眾生相
如何牧養去留信徒

這一年,「移民潮」一詞經常縈繞大家耳邊,但面對教會弟兄姊妹離港,又豈能簡單用三個字來總結?面對身邊弟兄姊妹離開,教會和牧者能怎樣回應?有的公開地祝福離港會友,讓整個群體正視分離;有的私下關顧移民者感受,為尊重信徒意願;有牧者公開表達不會移民,令會友安心,種種回應都是為了盡上牧養的職份而努力。今期我們邀請了不同堂會的牧者,分享教會如何處理信徒離港的消息,以及怎樣與去和留的人同行。

詳細內容

【1783期.頭版專題】
學校點樣講耶穌?
──中學宗教教育面面觀

據調查,本港中學辦學團體當中,來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佔了將近一半。就讀教會學校,自然少不了上聖經課。可是本港基督徒在人口中的比例,與教會學校龐大的數字相比,卻顯得不成比例地少。那麼校園中的宗教教育究竟對傳福音的工作有多少幫助或貢獻?在教育工作中,宗教教育的定位和意義又究竟是甚麼?

在這個專題,記者訪問了不同學校的宗教科老師,還有學校基督教事工網絡發起人、滙基書院宗教主任潘貴才副校長,以及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主任岑樹基牧師,試圖勾勒出宗教教育在中學校園的現況,以及宗教科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面對著怎樣的挑戰、付出與需要。

詳細內容

【1782期.頭版專題】
《魷魚遊戲》四問:
南韓與香港教會、社會、文化剖析

近日網上串流平台的原創劇《魷魚遊戲》熱播,全球累計已有過億觀眾收看。雖然這劇含有血腥、暴力的畫面,不適合兒童觀看,但部份與基督教相關的內容,不論是南韓教會的形象,還是劇中人物的人性醜惡、社會文化等,均成為坊間討論的焦點。今期,過往多年在南韓事奉的宣教士周志豪牧師分析當地的基督教教會文化及社會現況,亦有香港的神學科教授雷競業牧師一同思考香港教會可以參照的地方,也有研究電影的學者譚以諾博士比較同類型的電影作品,從文化創作剖析社會脈絡。

詳細內容

【1781期.頭版專題】
教會變「型」記2
不傳統教會

在社會運動、疫情及移民潮的影響下,不少教會的聚會人數都受到影響;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從二○一九年的「香港教會普查」結果亦指出青少年流失的問題。有見及此,有教會群體懷疑傳統框架是否適切時代,嘗試轉型求變,發展新事工,亦有自發組織教會或信徒群體。今期,我們走訪Aspire Church、Kalee Church和「曠野」,這些「不傳統教會」各自分享探索教會模式的思考和困難,又跳出傳統堂會框架,藉著相對流動、多變和不固定的聚會形式連繫信仰,在現今新處境下尋求建立信仰的方式,為教會群體帶來教會的新想像。

詳細內容

【1780期.頭版專題】
變幻社會藏書閣

不論是教內還是教外,這幾年也有不少書店倒閉,或者捨棄實體書店,轉戰網上市場。可是,近來卻有信徒逆流而上,投身這個「夕陽行業」,嘗試以新穎的方式經營書店,有的只售十本書,有的買書送菜,有的更不賣書、只讓人免費看書。雖然大家的實踐方式各有不同,但在背後推動他們、又不可缺少的元素同樣是信仰。今期有三間近來開業的書店,其負責人分享背後的故事,以及對書店和社會轉化的想像。

詳細內容

【1779期.頭版專題】
最好的準備是做好今天
專訪中國神學研究院新任院長黃國維

香港社會的自由空間日漸收窄,人心不安,移民潮又湧至,這為教會和神學教育帶來不少挑戰。今期頭版訪問了在九月接替李思敬牧師的中國神學研究院(下稱中神)新院長黃國維牧師。他分享了在這個急促轉變的社會中,信徒群體怎樣不被恐懼凌駕使命—就是盡力做好每一天,實踐最基本的信仰表達,已是今天最有力的回應和準備。

詳細內容

【1778期.頭版專題】
行步見步的堅持
──亂世本地升學誌

面對香港日漸增加的政治壓力,部份專業行業被大眾指為高危對象,離被政治干預不遠。可是,今天仍然有年輕人希望進入這些行業而入讀相應的課程,期望往後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貢獻社會。尤其今年不少人都選擇到外國升學,畢業後取得的專業資格能受外地認可,那些仍然堅持留港的人就更顯難得,決定也更為沉重。今期專題訪問了四位分別在今年九月入讀社工、新聞、幼兒教育與法律系的學士與碩士生,了解他們在下這決定時,究竟有何考慮與擔憂,又希望在香港做到甚麼。

詳細內容

【1777期.頭版專題】
同學老師不見了
如何支援學生面對移民潮

在今年九月開始的新學年,受移民潮影響,全港中小學合共流失超過1.5萬名學生,亦有不少教師離職。在這個疫情下首個實體開課的日子,不少學生回到學校,發現熟悉的同學和老師都不見了,只剩下空空的桌椅,究竟這為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青少年工作者又能作出怎樣的回應?今期有中學校長、駐校社工、校牧和牧養青少年的同工分享學生面對離別的情況和需要,以及不同崗位的人可以如何回應這個處境。

詳細內容

【1776期.頭版專題】
教會變「型」記
轉化空間.接觸鄰舍

疫情來襲、社會環境轉變,令不少教會最近都思考轉型的課題。近年一些教會已有實際行動,平日開放地方作多元或共享空間,週末則如常用作聚會地方;他們亦刻意設計,使空間變得「有型」。他們亦將地方重新命名,沒有使用分堂名字或稱為「教會」,是想區分教會群體和物業的概念,並嘗試接觸更多社區裡的人。如此轉變,背後其實牽涉教會的牧養模式及使命。今期我們走訪城市福音教會的「1cm」、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尖沙咀迦南堂的「家.南.天地」,以及基督教耀安教會的「休谷」,了解他們轉化空間的經驗和當中的實際考慮,再思何謂教會。

詳細內容

【1775期.頭版專題】
亂世中,點解仲生仔?

這兩、三年間,香港經歷巨變,社會意見兩極化,自由空間也急促收窄。不少有子女的家庭均考慮移民,一些青年夫婦更因社會因素而不想生育,香港的出生率持續偏低。今期三對育有初生嬰兒的夫婦,分享他們的生育考慮,以及在此時勢中對孩子的擔憂和期許。基督信仰的價值觀,令他們對未來養育孩子以至計劃家庭前路,有不一樣的想法;縱然未來看似灰暗無望,可是仍相信「在神凡事都能」。

詳細內容

【1774期.頭版專題】
教會辦市集的盛夏
連結社區.彼此了解

今年暑假,趁著疫情放緩,好幾間教會都舉辦了現時盛行的市集,不單提供機會讓年輕人嘗試創業,經營自己的品牌,更成為一個讓社區接觸教會的重要渠道,同時有助教會認識所身處的社區,也令教會思考自身發展成新型態的可能。在社會悶納、失去信任的氛圍下,市集無形中成為了連結的動力,讓人從中主動發揮創意與合作。參觀者也能了解每件獨特手作成品的理念,彼此分享和豐富。今期有教會牧者、社工、自發辦市集的年輕信徒,分享箇中的經驗和想法。

詳細內容

【1773期.頭版專題】
創作未完,待續……
夾縫中堅持藝術想像

在《港區國安法》之下,不同方面的自由空間都被收窄,紅線處處。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上也有不同事情發生: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成員出版羊村繪本被指涉嫌干犯「刊發煽動刊物」罪、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計劃展出內地維權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被指疑違反《國安法》、歌手黃耀明被起訴「向他人提供娛樂誘使投票」後獲撤控、有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憂慮安危而請辭。在這緊張的政治局勢下,仍有人在其崗位上堅持,如周冠威導演便拍攝了有關社運的紀錄片《時代革命》。

此時此刻,創作者還可以怎樣創作?表演者又可以怎樣表達?今期,舞台演出者和劇目監製與我們探討現時氣氛對藝術創作和表演帶來的影響。他們提到,「只要一日仍在堅持,故事一日未完待續」;有感召的,就應堅持做該做的事。

詳細內容

【1772期.頭版專題】
操練靈性
平靜內心風浪

身處變化多端的社會──社會政治氣氛改變、疫情衝擊、移民潮出現,這些都影響著信徒的信仰和靈命,使人的內心世界掀起了風浪:忙於處理問題、不懂靈修和禱告、與神失去了連繫。

在這次專題中,神學院輔導科教授和我們分析社會事件與移民潮帶來的心理影響。亦有神學院靈修神學講師和機構靈修部主任分享一些日常靈性操練,例如花時間好好聆聽自己的聲音,以靜默勝過虛幻的假象,並建立信任圈,與弟兄姊妹一同面對苦惱和哀傷。盼望我們都能倚靠耶穌,以安穩的心平靜內在的風浪。

詳細內容

【1771期.頭版專題】
狂風下的通識科教師
他們的選擇與預備

政府早前宣佈自2021/22學年起,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社科)將會逐步取代通識教育成為高中必修科,並於新年度的中四級開始實施。面對如此劇變,比起學生更首當其衝的通識科教師,他們正面對甚麼?在改變中,他們如何回應?怎樣應對未知?

今期三位取態各異的通識科教師,有人選擇留守,有人離開,他們都道出對這次學科改革的思考和對教育前景的分析。

詳細內容

【1770期.頭版專題】
病毒阻擋不了的宣教使命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超過一年半,疫情初期不少教會事工和聚會停擺,大家花了一段時間才逐漸尋回生活節奏。在常態被疫情打破的這段時間,原來還有一班宣教士在默默耕耘,即使疫情打亂不少計劃,他們仍堅持在這個混亂的時刻走到外地宣教。今期邀請了三位香港宣教士,分享他們在疫情下進入工場所面對的難處,以及是甚麼讓他們堅持主所託付的宣教使命。

詳細內容

【1769期.頭版專題】
區議員離職潮中的去留

七月七日,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短期內會展開區議員的宣誓程序,預計約有二百三十名區議員不符合要求,將被取消資格(DQ),及追討上任起至今所有薪津,但辭職者則不會被追討,因而引發大批區議員辭職。

今期本報訪問了幾位基督徒區議員,有的因家人朋友擔心自身安危,或感到在議會發揮的空間不多而離職;亦有無懼DQ、希望繼續服侍居民而留任的。其實不論離任或留任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自身位置上仍堅守信仰,持守服務社會的心志。

詳細內容

【1768期.頭版專題】
風雨中重思呼召
四位神學畢業生的故事

在風雨飄搖的日子,眾人步履蹣跚,而應屆神學畢業生在這幾年的神學生涯亦飽歷風雨。面對不停轉變的香港,例如經歷了反修例運動、肺炎疫情和《港區國安法》實施等社會事件,他們有人改變自己前進的路向,以另一方式活出呼召;也有人因而更肯定自己原來的去路,確定呼召。

今期專題訪問了四位來自不同神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分享他們經歷了這幾年的社會變化後,如何看待自己的呼召、教會的前景,以及未來服侍的方向。讓人得見在風雨中,上帝仍以不同形式呼召各人為祂作見證。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