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1816期.社評】
為濁世客旅留空間

在教會歷史的不同年代,都會有一些基督徒不滿當代社會以至教會的腐敗,而退到原本公眾以及教會生活的視線以外,自行組成小社群,繼續尋求上主。他們有些會與世俗社會隔絕,自行修道,直到返天家之日;也有在一段時間......

詳細內容

【1815期.社評】
聆聽社會的悼念之情

開放空間,讓在哀思裡的人有機會一同禱告、追念和默想,這做法對於教會和社會來說,並不陌生。為逝者舉行安息禮儀和追思活動,原本就是教會生活的日常,那是與會眾同渡人生關口的其中一個重要時刻。在海外一些附設墓......

詳細內容

【1814期.社評】
在波濤洶湧時等候聖靈

按照傳統教會節期,本主日是聖靈降臨主日,讓信徒教牧重溫昔日五旬節時耶路撒冷的光景:眾使徒被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廣傳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息,勸人悔改受水禮,使罪得赦,並領受聖靈。這段記載於使徒行傳二......

詳細內容

【1813期.社評】
讓歷史血淚今天繼續說話

對一個社群來說,以史實為基礎的歷史記憶,經常為大家的集體思維提供用之不竭的心靈資源──有時是身份認同的成長印記,有時因應事態發展發出危險警號,有時在艱難中提供守望相助的經驗與動力,有時為未來可能再次發生的錯誤提前忠告人不要覆轍重蹈,甚至成為社會和政治生態的道德座標。這歷史記憶是社群的無形維繫,無論眾人心繫何處,無論人在何方,……

詳細內容

【1812期.社評】
為每位面對囚禁者代禱念記

經已停運的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其五位前信託人──包括學者許寶強、大律師吳靄儀、歌手何韻詩、前議員何秀蘭,以及陳日君樞機──被指涉嫌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被警方國安處拘捕。除了因六四集會案而正在監獄......

詳細內容

【1811期.社評】
在轉折的世代裡呼喚愛

特區政府換屆在即,香港未來管治風格倒已清晰不過──當長期參與紀律部隊及保安事務的候任特首,得票一千多張,是經由無競爭選舉產生;而有份投票的立法會議員之中、唯一一位來自上世紀泛民陣營的也投下支持票;再加......

詳細內容

【1810期.社評】
接待流亡客旅的時代精神

台灣當局四月底突然將原訂推行的港人就業移民政策煞停;近年流亡當地的港人處境,再度引起關注。今期頭版專題的報道,嘗試近距離了解這批流亡者,聆聽他們的心聲。即使我們可以做的非常有限,聆聽總是讓大家代禱念記......

詳細內容

【1809期.社評】
為誰發聲?為誰聆聽?
──言論自由殞落時

對香港社會而言,言論自由逐步殞落,其實早已不是新聞。然而,近期接二連三的標誌性事件,每一樁都依然教人揪心。當香港記者協會要與會員商討解散門檻的問題,當香港外國記者會在最後一刻取消頒發人權新聞獎,當傳播......

詳細內容

【1808期.社評】
疫症不能阻隔基督的愛

……今次疫苗通行證實施於宗教社群,就首次讓某類特定人士因為政府政策的緣故,而無法參與宗教聚會,變相讓那些因著種種原因沒有接種疫苗而在疫情裡成為弱勢的朋友,由幼童到長者,在心靈健康的支援上遭到削弱。這在人流控制而言,又是怎麼樣的輕重衡量之道?……

詳細內容

【1807期.社評】
以馬忤斯路上的香港追憶

……今時今日談記憶,對香港人來說,相信五味紛陳。……以馬忤斯的記憶,讓人想起當天同枱共酌之後的離散,也想起此前主耶穌給門徒的濯足服侍,還有主耶穌關於自己死而復活的預言,以及祂給門徒那道彼此相愛的命令。這份為他人而付出的愛,是在混沌不清的世間裡常存的,且是最大的。……

詳細內容

【1806期.社評】
尋找十架清影的蔭庇

本主日是棕樹主日,數天之後就是受難節和復活節。每年聖週不同節期的氣氛起伏──由凱旋式接受群眾簇擁的熱鬧,到門徒也作鳥獸散的孤清,再由死亡的沉鬱,轉化成再生的驚奇──短短一個星期,猶如坐過山車。對教會而......

詳細內容

【1805期.社評】
不受大氣候主宰的生命旋律

無可否認,這些年的疫症與戰爭,為世界各地許多人帶來天翻地覆的生命經歷。然而,每當這個缺憾世界陷入種種混亂,以至生死存亡的處境,人還是會想到愛,從中找到一絲關乎永恆的寄託與堅持。由網絡視頻上的遠方戰區,......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