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政府提出六十歲可享用二元乘車優惠,近期才討論這項政策面對的困難及所施行的措施,當中反映出一些所謂「強領導」的作風,以及人性不善所引致的問題⋯⋯
一年前政府提出六十歲可享用二元乘車優惠,近期才討論這項政策面對的困難及所施行的措施,當中反映出一些所謂「強領導」的作風,以及人性不善所引致的問題⋯⋯
一間教會會友質疑教會變賣資產、牧師宣稱往外地宣教但要教會資助,這引發我們要探討牧者離開香港究竟是逃亡、移民,還是真正宣教?會否妄稱神的名?離開他往的應有原則與操守是甚麼?
警察福利基金收入暴升,但當中有些捐款會否有問題,及影響他們日後執法。警察會所的設施升級得使人咋舌,其實牧者、宣教士也很易陷入金錢的誘惑而跌入網羅內,故此捐款者、受款者均要小心,以免犯錯。
過去一星期的新聞會令部份人心情感到沉重。有線裁走新聞部多人,眾志三子被判囚,黎智英被捕不准保釋,方仲賢被控藏有攻擊性武器,許智峯流亡,他及其家人的銀行戶口曾被凍結⋯⋯這些事件均使部份人感到不安、難受。這些事背後反映著甚麼呢?
馬勒當拿的成功是他失敗的開始。跳舞群組的疫情爆發叫我們警醒。通識科改革其實是「陰乾」這科,特首說這科第一天開始便有問題,那麼她過去十一年為甚麼沒有任何作為?
以史為鑒可以幫助我們回顧事情的起源及可以得到改善。四波疫情的緣起、高等法院對警員不佩戴編號違反人權法的判詞、前監警會教授獨立調查報告,這三份資料很值得我們細閲,使我們知道源起及有所反思。
人大「加建」條文、其實不單DQ四位立法會議員,更為未來很多事——特別選舉事宜鋪路。這次「加建」過程缺乏程序公義、甚至不公。日後民主路更難走,很多市民感到無奈,結果不少人選擇……
鏗鏘集編導被捕讓我們看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虛謊。查冊不是為個人利益,手法雖有問題,但情有可原。《國安法》的「篤灰熱線」使市民活在不平安的境況中⋯⋯
國泰航空裁去八千多人,這會造成不好的連鎖效應,但面對著疫情,這又好像是無奈的決定,然而可有另一些方法面對?結束港龍航空背後,可有一些政治部署?聖經對雇主對待勞工的教導是⋯⋯
若殺人犯陳同佳信主他能否得救?得救與承擔法律刑罰之關係是甚麼?住安全屋與聖經的「逃城」是否相似?特首、民建聯領袖的初心還在嗎?你猜猜誰最不想陳同佳被繩之於法?還有⋯⋯
政府極力想推行健康碼,這是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相信這一年政府會在議會選舉的制度上有所變更,我們亦需留意及為此發表意見。
全民檢測完結,政府應檢討是次的成敗得失,為何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仍只有一百六十多萬人參與,應否計算成本效益?我們更應多謝本港的醫護人員,因他們付出的代價、辛勞比國內來的人更大。
湯漢對神職人員有關講道的訓令方向有對有錯。先知的角色是甚麼?信息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指出不公義的事是否就是挑動仇恨呢?那麼先知耶利米、哈巴谷,南非杜圖、菲律賓辛海棉大主教,是否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