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人的神学

香港信徒需要香港人的神学,那是政治的、为教会而写的,是为香港这土地的神学思考。

【香港人的神学】
流散以外的两个身份(下):被拣选的群体

正如 前文所说,根据彼得前书的教导,流散群体带有两个独特的神学身份,分别是:「异乡寄居」(παρεπιδήμοις)与「被拣选」(ἐκλεκτοῖς)。前文讨论了流散群体的异类身份──它不仅是一个基督徒......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流散以外的两个身份(上):异乡异类

有关流散,新约圣经其中一段重要经文是彼得前书第一章的引言。圣经如此说: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就是照父上帝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流散的教会群体存在于行动中

教会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观念──教会(ecclesia)是一个被召集的群体,她的形成起始于耶稣基督对个人的呼召。不过,当教会群体被召聚以后,教会群体不只是个体的众数。 单单是一群人,一群基督徒,也不构成......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两三个人的舍甘纳

犹太人的「舍甘纳」(shekhinah)概念,强调他们在流散中仍然有上主的同在──上主的同在并非笼统地指耶和华上帝的无处不在,而是强调上主与被掳散落的以色列人走在一起。这种流散处境下的舍甘纳,一直延伸......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从圣殿神学到流散神学

 正如 上一篇文章所提及,耶和华上帝的同在,正是犹太人舍甘纳(Shekhinah)神学的重点。不过,「上帝同在」的形式却随着历史政治处境而有所变化。  正如德国旧约学者Bernds Janowski在《上帝......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流散中的舍甘纳

以色列民的流散处境,导致他们发展出一种流散的神学。「舍甘纳」(shekhinah)正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神学观念。本文谈谈shekhinah与diaspora之间的关系。 何谓「舍甘纳」?「舍甘纳」是犹......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被掳」与「流散」在旧约的七个概念分类

「流散」与「被掳」不可分割──对以色列民来说,作为「事件」的被掳必然地带来长期流散的生活状况。因此,我们不能贸然把两者分割为「负面的被掳」以及「中性的流散」。 不过,被掳与流散都是全然负面的吗?它们都只......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流散与被掳之间

香港人以及香港教会正面对流散议题,建构一套「流散神学」(Diaspora Theology)似乎有迫切的需要。故此,我将会尝试在此为这神学撰写一些神学草稿──粗浅地记下一些想法、写下一些神学重点,是勾画......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终末的盼望不是糖衣

……「就此而言:所谓『盼望』不是所望的对象,而是一种任务;不是道德行为的终结,而是目标……基督教的盼望正是在地上呈现眼前的真实性。」 莫特曼的终末论提醒我们:盼望原来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不是逃避现实的信仰糖衣。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巴特早期的政治讲道(四)

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间,巴特积极在教会与政治之间作疏导的工作,尝试拉近基督教与政治之间的距离。他在工会演讲的目的,就是要在教会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建立一道桥。换言之,巴特在工会讲座采用一种带有护教性的目......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巴特早期的政治讲道(三)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义,巴特认为不应只采取内在和属灵的手段,不只是祷告和讲道,而是通过外在手段。所谓「外在手段」,就是实际的社会行动。「当上帝的国降临,我们怎可以只是祈祷、唱诗、听道,美化自己的内在生命,而无视世上的动乱呢?我们基督徒要影响的,不只是个人生命,而是公共领域。」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巴特早期的政治讲道(二)

鑑于社会主义运动对教会政治态度的误解,巴特似乎刻意要让听众对基督教改观,并强调基督教并非只关心人的内在心灵,而是与社会主义拥有相同社会理念,从而尝试说服听众,理想的社会主义就是基督教本身。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巴特早期的政治讲道(一)

或者,华人教会对巴特(Karl Barth)的神学略有认识,但却什少谈论巴特的讲章。事实上,对巴特而言,政治议题从来都是神学议题,神学与政治从来总带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神学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在巴......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不是留下来,只是继续生命

作为神学院老师,亲眼目睹这两年仍然有几十位年轻人进到神学院读书。认识他们、与他们相处,不期然会问到他们同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呢?有没有想过离开香港?」虽然我对他们留在香港读神学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既然人在面前,我每次都不禁好奇,向他们问这个问题。……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读巴特的《称义与公义》(下)

纵然教会不属于地上任何政权,她却代表天上国度「光照」地上的国度,从而在地上向政权反照出天上政体的理想模样。因此,巴特强调教会对国家的义务(Leistung)。这义务不是无条件对政权服从,而是一个「负上责任行动的祷告」。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读巴特的《称义与公义》(上)

有关巴特的政治神学,虽然对华人教会不算太陌生,但要具体说出他的相关着作,却似乎什少人能够做到。当然,巴特早年的《罗马书释义》有略略探讨过政权与教会的关系(毕竟这作品必定会讨论罗马书十三章),但巴特第一......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基督徒如何面对宣誓的挣扎

这是一篇很务实的文章。近年,不少教内弟兄姊妹面对宣誓的挣扎,不知道如何是好。既然称得上做「宣誓的挣扎」,就是基督徒要在上主面前宣读一份自己不太接受的宣誓内容,什至是违背自己信仰的誓词。更重要的是,愈来......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没有名字的基督教

最近重读一九四八年边云波的长诗〈献给无名的传道者〉,什是触动,在此分享几句: 弟兄们!你们是无声无息的磐石,你们也是攻打前锋的尖兵! 你们是隐藏的教会的基础,你们是没有功章的英雄! 你们只知道默默地埋头苦干......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基督徒与交友app

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香港单身基督徒寻找恋爱伴侣一点也不易。香港基督徒人数本来不算多,基督徒若坚持寻找基督徒作对象,能够选择的实在不多。基督徒的圈子有限,大概就是自己所属堂会的社交範围──如果多年来在......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牧者「做事」还是「做人」?

「最近很忙吧?」大概已经变成了香港人对话的口头禅。 「不是啊,一点也不忙。」相信什少香港人会这样回答。相反,香港人都习惯了忙碌,什至把忙碌与自己的成就挂鈎,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理应都很忙。当然,有能力者容......

詳細內容

【香港人的神学】
另一个流散牧者的故事:希尔德布兰特

前阵子写了潘霍华离开德国的片段,今次再写他的好友希尔德布兰特流亡的故事。 希尔德布兰特(Franz Hildebrandt),一九〇九年出生于柏林,母亲是犹太人。一九三〇年在柏林大学认识潘霍华,并成为好友......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