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人間 | 任志強

見天地,見眾生,重新學做人

任志強 #29:肆意掠奪要到幾時呢?

六月除了是醒覺的時刻,也適逢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倡導的「生態關懷主日」和聯合國「世界海洋日」,提醒我們守護家園的責任。近月極受矚目的紀錄片Seaspiracy,挑戰我們正視自己其實一直參與掠奪海洋的惡行。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8:從廢堆中醒覺

六月是身份醒覺的時刻,也是信仰醒覺時刻。為此,今集特別燃起一點燭光,從電影First Reformed看看一個牧師的終極信仰醒覺。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7:摧毀家園唔眨眼,究竟係乜心態

不論大財團、小組織還是個人,在日常運作和生活裡,好似不能自控地製造污染然後心安理得,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兩位哈佛學者的最新研究發現,石油大集團有自欺欺人的機構文化,總之否認一切責任。一位英國心理學家,鑽研氣候變化的心理根源,認為癥結在於我們的經濟哲學和生活價值。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6:人類真係好中意餵動物,但點解呢?

一個澳洲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推論,全球野生雀鳥共有五百億隻;幾位英國學者則推行跨學科研究,探討人類為甚麼會有餵飼動物的集體行為,餵飼動物對世界構成甚麼影響?一直以來,人類以自身的喜惡和習性,不斷衝擊其他受造物的生活模式,持續改寫被造世界的面貌。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5:對鳥宣道?思考教會的生態使命

一幅十三世紀的油畫《聖方濟對鳥宣道》,描繪了一個有趣的場面。究竟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是愛心過份爆棚,還是對牛彈琴子說自話?一位關注氣候變化的基督徒氣象學家,卻以這個意象,倡議教會的生態宣教學(eco missiology)。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4:莫特曼論公義的未來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多年前出版的小書Creating a Just Future(1989)中叩問:當人類步向自我毀滅且摧毀世界的時代,現代社會究竟還有沒有將來?莫特曼挖掘問題癥結的宗教與神學根源,指向宗教與神學的出路,並且提出信仰群體的最重大任務。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3:莫特曼論大地在患難時代的盼望

乘著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早前度過九十五歲生辰,普世教會協會(WCC)將其新近作品Hope in These Troubled Times的電子版限時開放給全球免費下載。今集選取該書部份精華,分享莫特曼關於大地崩壞的思考,特別是建立生命文化和更新神學視野的倡議。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2:與動物共同進退

有教會領袖因為移民的時候堅持與家中狗狗共同進退,決定提前離任,引起熱議。當人決定移居別國的時候,究竟應該跟家中動物斷捨離,還是堅持不惜代價帶動物同行?聖經學者Richard Bauckham 的論文集Living with Other Creatures(與別的受造之物共存),其中論及耶穌與動物的關係,或許能夠刺激我們看得深入一點。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1:上帝創造的萬物團契

很多關愛受造世界的基督徒,都廣為接受人類的「管家身份」(stewardship)。但近年致力生態釋經的著名學者Richard Bauckham 在其著作Bible and Ecology(2010,中譯《聖經生態學》,2020)裡面,卻直指管家身份的嚴重局限,提出受造群體/萬物團契才更加符合聖經整體的生態信息。 

詳細內容

任志強 #20:上帝創造與人的角色

基督的救贖和上帝的創造,並不是兩件互不相關的獨立事件。舊約聖經學者Theodore Hiebert 更指出,從創世記的創造敘事,可以窺見聖經最核心的價值,顯示人在世界中的角色究竟是甚麼。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8:上帝之約與人的FF

聖經創世記裡面的挪亞方舟事蹟的結局,是上帝與挪亞立約,並且以彩虹為記號。一般人理所當然地以為,那是上帝跟人立約,卻忽視了敘事的重點,其實是創造者 #眷愛和重視萬物眾生,視他們的地位與人類同等。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7:拒絕吃肉的神父 

德國蒙斯達(Münster)是歐洲重要的肉類生產中心,卻設有一間神學動物學研究所,裡面住了兩隻驢,負責人是研究動物神學的神父Rainer Hagencord。他所倡議的,跟主流社會的價值觀構成很大張力。究竟這位神父的倡導的是甚麼?他怎樣化解張力?如何堅守信念和初心?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6:肉食者之地圖  

食肉還是不食肉,早已超越了「殺生vs慈悲」一類的傳統式宗教問題。不久前在德國發表的《肉食地圖2021》(Fleischatlas 2021),揭示了工廠式肉食工業支配下,現代世界市場規律裡面,剝削、壓迫、壟斷等等多個環環緊扣的公義問題。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5:請不要掠奪我們的後花園

政府財政預算案露了底,提出在郊野公園發展glamping(豪華版露營),令人擔心要把郊野公園盈利化、旅遊化,利用郊野來賺錢,撇下保育的初衷。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4:如果牛牛不只是牛丸/牛扒/漢堡

歷史學者Richard Bulliet認為,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可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只是,人類畜養動物的歷史實在太悠久,習以為常把他們視為食物,失去了其他對動物的想像。然而,基督教神學,不可能不正視其他動......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3:大齋期的動物福音

教會傳統的大齋期(四旬期/預苦期)剛剛開始,這是信徒以四十天靈性操練,預備迎接基督受難和復活的時節。我們的靈性操練,對於世界上的受苦眾生,可會帶來甚麼好消息?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2:我們與牛的距離

很多人以為牛只不過是食物和工具,或者郊遊時偶遇的流浪動物,但其實人牛關係既深且遠,他們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重要助力,更是在被造世界裡的夥伴fellow_creatures,在很多方面更堪稱人類──尤其......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1:立春了,但春天真的會來嗎?

立春時節,天氣暖洋洋,香港社會卻步入漫長的寒冬,不知還會不會有春天。唐代杜甫的〈立春〉和聖經詩篇147篇,遙相對照,帶來對流散的感懷,和重建破落家園的想望。

詳細內容

任志強 #10:海洋 vs 公園

海洋公園靠著海洋生存,卻又壓榨海洋,而且向人類傳遞對海洋生物的錯誤觀念。如今進退維谷,究竟前面還有甚麼可能?

詳細內容

任志強 #9:當海洋不再是公園     

海洋公園過去幾十年的轉變,既是香港社會接近半個世紀的寫照,也反照出野生動物落在人類手上的悲歌……

詳細內容

任志強 #8:逃離崩壞家園

家園崩壞,無力挽回,萬般帶不走,惟有斷捨離。我城被毀,還可以逃離暫避,若世界崩塌,又可有容身之所?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