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评

改教五百年的今日意义

对基督新教而言,今年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五百年前,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批判当年教会的大赦证明书(一译「赎罪券」),被视为宗教改革之始。自去年起,海外和香港的信义宗教会已有连串活动来作纪念,当中不乏天主教会参与。至于基督新教不同宗派的信徒教牧,在今年十月卅一日宗教改革日以前,已有不同的创作、出版与活动,于今天世代追寻先贤足迹,再思今日信仰。

宗教改革刷新了当时的信仰精神,理清神人之间的关系,并归纳为五个主要口号: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唯独神的荣耀。而马丁路德将拉丁文圣经翻译成一般平民百姓也能理解的德文,更标志着人对上帝话语可以有更直接的领受和诠释。这份直接领受,伴随着日后新教群体对「信徒皆祭司」的强调,正是未来民主制度所需的社会德性意涵基础。要一士谔谔对抗腐朽而不流于血气,背后需要属天的连系,灵性的谦卑。

宗教改革,当年除了是对制度腐败的鞭挞,对信仰思想的挑战,还反映当时社会的变动与暗涌,包括地方诸侯贵族与教廷的政治张力、文艺复兴的文化冲击,以及刚兴起的活版印刷术对当年资讯生活所带来的翻天覆地改变。从传播角度而言,《九十五条论纲》得以在欧洲火速传播,所反映的正是资讯技术在人类社会建立跨地域共同平台,使社会变革得以巩固和加速的果效。今时今日,资讯科技推陈出新,社交网络在弹指之间,但社会德性并非与日俱增,正正说明技术只是盛器,有催化之能耐而无臻善之力向;关键所在仍然是人生在世的作为是为了上主荣耀还是一己尊荣。

虽然宗教改革的基因仍深植于基督新教不同宗派之中,但对香港教会而言,由信徒到教牧,一直以来都算不上重视历史。对整体教会历史以至昔日香港及内地教会的发展与试炼作过深入了解者稀;即使对自身宗派历史,亦大都只在上洗礼班时水过鸭背一番。不重视历史的结果,是昔日的错误会更容易覆辙重蹈。盼望改教五百年给香港教会带来的,不单止是让昔日改教运动的信仰结晶映照我们今天的属灵生命,更让信徒教牧重新意识到在与上主建立个人关系的信仰路途上,其实还有一重历史的底蕴,见证上主的岁月鸿恩。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