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关怀贫穷生命转化系列

关怀贫穷生命转化系列(五)
友师计划的成功因素

数年前,笔者曾撰文阐释儿童发展基金(CDF)可以是教会扶贫项目的一个机遇(详见另文于《时代论坛》,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http://bit.ly/2qHWEYr)。当时我们提出CDF的师友计划能提供场景,让信徒学习走出教会,服侍弱小,以上帝的爱和行动,去感召仍在贫困边缘挣扎的青少年,故此我们认为CDF是一个让教会既可回应社会需要(如贫穷问题和青少年成长),又回应教会内部问题(如青少年断层和增长,信徒灵命成长)的好机会。而教关在本栏也多次分享师友关系的成功例子和故事。本文旨在从文献和我们的研究,尝试点出一些值得留意的地方,好让计划能够达成这些崇高的理想。

不少有关师友计划的文献,都指出师友计划的成功,端在乎友师和友员能否建立健康和满意的关系,当中关系的持久性(Duration)和质素,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故此教关现正与数间参与CDF计划的福音机构(包括工福、睦福,励行会和浸会爱群,排名不分先后),进行相关研究,特别留意友师委身和持续参与的因素,并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在首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友师参与计划的准备程度(mentor's readiness),有赖六项重要因素,依次包括:一、营办机构提供的支援,二、友师希望助人的动机,三、友师之前作为义工的经验,四、友师的感恩之心,五、友师有感于友员的需要,六、友师的呼召。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别:友师个人因素,与友员的互动,和环境的支援。

当然友师的个人因素(如他们参与的动机,呼召感和感恩之心)固然重要,但研究也告诉我们友师与友员的互动,也影响友师能否积极投入计划(如他们觉得友员其实都不是太贫穷,会减低他们的投入感)。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营办机构提供的支援,对友师能否准备好参与计划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而在有关友师对机构投入(NGO Commitment)程度的分析中,我们也有类似发现,除了友师的个人因素(如友师的呼召感,友师希望自我增值的动机和社会参与意识),营办机构提供的支援(即环境的支援)对友师能否投入机构的参与,扮演举足轻重的位置。

我们初步的研究发现,要有效开展友师计划,不是单靠友师的个人意愿,当中更牵涉很多策划和管理的事宜。除了选择合适的友师,营办机构也需从多方面着手,以提高友师关系的正面果效。例如,营办机构可多了解友师参与计划的动机(研究显示,友师愈有助人或想认识新事物的动机,他们的准备会愈好),也可了解友师之前参与义工的经验,这将对他们能否成功介入发挥效果。此外,由于友师对参加者的需要的看法,也会影响他们的参与,故此,机构在计划的起初,需要对友师作出适当的期望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免致互相的期望出现落差。最后,机构若提供足够的支援(如培训、异象传递,招募和配对等),对计划的成功落实将会是事半功倍。

从以上观察,友师计划能否成功,不只是友师的个人意愿,当中更牵涉环境的支援,有其深层且制度性的因素,需要政府和营办机构多加留意和配合。故此,我们深盼友师计划能解决社会的贫穷问题,除了借友师关系带来生命的改变外,更盼望得到其他的配套和环境的支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使师友计划能够成功落实,祝福更多儿童的生命。

教会关怀贫穷网络致力推动社区转化及生命转化模式,欢迎联络同工了解详情,参与扶贫运动,携手转化社区和生命。如欲了解更多,请浏览网站www.hkcnp.org.hk或电邮至info@hkcnp.org.hk

(文章由教会关怀贫穷网络提供。作者为教关执委,任职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系列文章每月刊出一次。)


参考资料:
教关社区转化模式:http://www.hkcnp.org.hk/core_services/transformation_model/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