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世界顛覆行正道
毋忘六四守初心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解放軍奉命進入北京天安門廣場武力驅逐那些和平爭取民主的北京學生及市民,沿途血腥鎮壓,死傷枕藉。廿八年過去,「天安門母親」等死難者親屬開始陸續離世,內地社會新世代亦因為政府的刻意消音而大多對當年暴行一無所知。然而每年六四,內地政府仍會對相關人士加強監控、阻隔對外聯繫,以至阻止致祭悼念;提及平反六四,每每視為顛覆。對統治者而言,六四仍然是危險的記憶。

任何草菅人命、濫殺無辜的作為,均讓人深惡痛絕。要解除危險,統治者就要先踏出一步,深入調查,重組事實,承認錯誤。從今天的國情看來,這似乎還是遙不可及;然而從公義和平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或缺的訴求,也是為在上者禱告的方向。在此以前,守護這一段歷史記憶就成為重要的鄰舍責任──嚴格而言,這並不大關乎種族社群是否血濃於水,而是關乎受壓制的是否得自由,公義是否得伸張。就如昔日耶穌面對猶太聽眾時以他們的世仇撒瑪利亞人來說一個愛鄰舍的喻道故事(路十25-37),展現出守望相助不分族裔,總是要看顧那有需要的、軟弱的、受欺壓的。

廿八年前的新聞影像和傳真機,廿八年後的互聯網與社交網絡,資訊科技一直是守護事實與記憶的前線。今年六四前夕,作為現今主要社交網絡平台的臉書一度傳出禁止使用紀念六四相框,網民嘩然。雖然臉書後來很快就承認失誤及致歉,但事件確實帶來警惕──互聯網言論空間的壓力,可以來自政府,更可以來自服務供應者的自我審查。當資訊科技承載了集體記憶,這個空間能否得見自由、誠信、公義,就要靠每一位網民警醒守望,適時發聲。在一國兩制岌岌可危的當下,尤需如此。

說到底,捍衛記憶與自由,是每個人的責任。有了歷史書,還得有人翻揭;有了資料館,還得有人參觀有人導賞;有了網站,還得有人分享有人回應;有了集會,還得有人亮起點點燭光──這樣,社會的集體記憶才有生命力,大眾和政府才能從史實裡汲取教訓,避免覆轍重蹈。即使世道凶險,語言偽術強權壓境遇上「後真相年代」,我們深信,公義而聖潔之上帝絕不會讓邪惡在歷史上記下最後一筆。要秉持公義,繼續行在正道,還可以靠著信、望和愛,仰望那掌管歷史之主。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