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關懷貧窮生命轉化系列

關懷貧窮生命轉化系列(六)
生命見證,燃亮社區

香港貧窮人口已達至一百卅四萬,1不少是住在偏遠或人口密集的社區。他們在社會被邊緣化,資源匱乏外,更面對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

正如耶穌選擇成長於不是好地方的拿撒勒(約一46),亦走遍受南部猶太人所藐視的加利利2,城市睦福團契也定意走遍特殊社區,包括佈滿劏房天台屋的舊區、全港最多綜援戶的葵涌邨,亦有寶田邨……

寶田邨除公屋單位外,也是全港最大的中轉房屋及收容中心,為天災或欠租而無家可歸者的住處。目前,九座樓宇入住超過一萬人,屬臨時╱短期性質的竟達四千多人,不少極為基層且擁有複雜背景。入住者抱著短暫寄居心態,難以建立鄰里關係;他們亦因車資昂貴,與親友減少來往。當遇上問題時,支援不足,危機頻至。

面對這個處境,我們從三個向度——一、居民與教會╱社區團體(intra-community bridging)、二、居民之間(bonding)、三、跨界別(bridging and linking),結連社區,編織承托網絡。我們與教會分享異象,祈禱守望社區,建立網絡。我們欣賞區內不同宗派教會長期委身、到地的服侍。而教會成員多樣化,可針對服侍需要,配對合適肢體及街坊義工跟進。除此,我們也與跨界別單位合作,增加他們對社區的認識及關注,凹凸互補下共同成長。單親媽媽阿美正是所結的果子。

「我覺得自己就如一堆垃圾,被人棄置在收容中心。」這是她剛搬進收容中心的感受,處於心靈最破碎的時候——與丈夫離異、與兒女關係欠佳、經濟緊拙……多方壓力下,她想了結生命。

神讓我們接觸到她,給予具體生活支援,也關心她埋藏在心處多年的鬱結,鼓勵她參與聚會和義工服務,有堂會弟兄姊妹與她同行,她深深經歷主愛。她更寬恕前夫,樂意照顧患重病的他。現時,她常面帶笑容,也成為了教會信徒領袖。

因她較熟悉邨內文化及鄰里關係,當與跨背景人士合作時,使服侍更具果效。近日她主動構思,並在睦福協助下籌備交換物品平台,鼓勵街坊訴說生命故事,從受助者轉化為助人的「和平之子」。一點點愛能夠燃亮在困境的街坊,讓互助互信意識能薪火相傳。

我們義工中也有不少同類街坊,他們本應需要被關心,卻願意付出愛心,服侍其他街坊。我們鼓勵他們成為社區偵測網,可更快發現並回應需要,鄰里關係亦變得緊密。我們同時聯繫其他跨界別單位轉介合適資源。透過三個互助網絡,我們在寶田邨及更多貧困社區中看見希望。

在人眼中,困苦是貧窮人調子,是邊緣社區矩陣(matrix),但正在此我們與神相遇3。耶穌一生愛與釋困的行動,為人而道成肉身的生命(being-for-others),在十字架上最深切的表明出來。我們作門徒,當跟隨耶穌,學祂樣式,捨己為他者而活(pro-existence),經歷生命轉化,正如阿美轉化成「和平之子」的經歷。

去年,我們已經配對超過八百戶家庭予不同的「和平之子」長期關心。盼更多肢體與我們一起建立「和平之子網絡」——關心貧窮人的信徒網絡,讓更多人經歷神。

睦福一直為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伙伴機構,共同致力推動並發展扶貧工作,深願更多生命得以轉化。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致力推動社區轉化及生命轉化模式,歡迎聯絡同工了解詳情,參與扶貧運動,攜手轉化社區和生命。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網站www.hkcnp.org.hk或電郵至info@hkcnp.org.hk

(作者為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系列文章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供稿,每月刊出一次。)

1.扶貧委員會,《2015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扶貧委員會,2015),頁54。134萬為政策介入前的數字。
2.吳羅瑜編,《聖經新辭典上冊》(香港:天道,1993),頁536。
3.C.S. Song, “Oh Jesus, Here with Us”, Asian Faces of Jesus, ed. Sugirtharajah (London:SCM, 1993), 131-148.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