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宗教改革家的聖經觀」公開講座
趙崇明:別膜拜聖經及將其偶像化

【時代論壇訊】由環球聖經公會主辦,觀潮浸信會、天道書樓、環球天道傳基協會合辦「『唯獨聖經』等於『唯讀聖經』?──宗教改革家的聖經觀」,由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趙崇明博士主講。講座第一部份主要借宗教改革家的「聖經觀」,以歷史及神學的角度解讀「唯獨聖經」的神學意義。第二部份則以講道形式去示範「釋經」,展現神學和聖經之間互相詮釋的原則。

趙崇明認為不少華人教徒「欠缺聖經觀的聖經偶像崇拜」,將宗教改革家提倡的「唯獨聖經」誤解作「唯讀聖經」。而華人教會的常見現象是集中教導信徒去讀聖經,卻嚴重輕視、輕忽教會歷史、教義神學及教會傳統。使大家很容易相信單單讀聖經、相信聖經無謬誤、尊重聖經,就是高舉聖經權威。他指出,其實聖經觀,就是一套「聖經是甚麼」及「如何理解聖經」的一套神學。所謂「宗教改革」,就是源於神學家馬丁路德對聖經的重視與熱愛。讀教會歷史和教義神學,就不能不理解馬丁路德的思想,其教會歷史和教義神學。趙崇明指,路德相信除非根據聖經的教訓或明確的理由指出他錯了,否則他不願、也不能收回任何東西,因為違背良心既不穩妥,且是危險的,這就是他的立場(Here I stand)。
 
聖經本質上不是上帝話語?

趙崇明說,「唯獨聖經」(Scriptura Sola)蘊含一種「惟獨舊約卅九卷是正典」的看法。馬丁路德指,唯獨上帝的話,唯獨聖經,是所有神學和教義傳統的出發點及重要資源,是檢視所有神學正確與否的一個標準。其實這引起一個正典神學的爭議問題,例如羅馬天主教有「煉獄」的觀念,就是在生的人能為在死去而身處煉獄的人祈禱,由於宗教改革家如馬丁路德強調聖經是判斷神學觀念和其教義正確與否的標準,因此上述觀念被排除在基督新教外,因為卅九卷舊約中並沒有這個觀念。羅馬教廷為此反駁,指在被基督新教視為「次經」的馬哈比書中,有記載為死人祈禱的做法。而羅馬教廷則以神學判斷那些經文能被納入正典,他們認為路德的說法出現矛盾,認為他以神學將馬哈比書等十二卷經書判別為次經。趙崇明由此帶出,聖經與神學之間原來存在互相詮釋的關係,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教義神學及教會傳統。

趙崇明引述馬丁路德與加爾文兩位宗教改革家的看法:路德指出,「上帝的話」即「上帝的道」(The Word of God),第一層為「創世之道」,即「創造世界的道」,是萬物出現和存在的根基。第二層為「耶穌基督」,即是「基督成了肉身的道」。趙崇明引用路德的話指,唯有當聖經是見證上帝那創世之道,及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道時,才可成為上帝的話語。因此聖經本質上不是上帝的話語,是需要靠聖靈默示特定的信徒去寫,並透過聖靈確立甚麼才是正典及其最高權威。羅馬教廷認為教會權威大於聖經,必需由教皇和教父,以教會傳統去解釋聖經,這和路德主張聖經的權威高於教會的看法截然不同。「唯獨聖經」並非要信徒只承認聖經而否定神學,而是指教義與傳統,必需以聖經為依據,而聖經的權威並非體現在正典裡,而是體現在福音裡。加爾文的觀點與路德相若,他反對羅馬教會自稱聖經的權威是從教會而來,它需建立在聖靈的默示上面,因此上帝自己才是聖經的作者。同為宗教改革家的慈運理則認為「唯獨聖經」是基督教的真正本質和根源。
 
「唯獨聖經」與聖經的詮釋

趙崇明指,路德身處的中世紀有四種解經方法:一、字面解經(literal sense);二、按經文的倫理意義來解經(tropological sense);三、預表式解經(allegorical sense);四、寓意式解經(anagogical sense)馬丁路德對寓意式解經有所保留,他強調按經文字面意義、歷史背景和上文下理來解經,避免斷章取義。他藉此針對羅馬教廷高舉教會權威、以神學解經的傳統,路德認為信徒必須「以經解經」,不能以聖經以外的東西去解經,這才會領略到福音的真義,而信徒必須具備以基督為中心的釋經原則。要掌握四個「唯讀」的思想,除「唯獨聖經」外,就是「唯獨信心」和「唯獨恩典」,並需建基於「唯獨基督」上。趙崇明指,要當我們去釋經解道時,要留意耶穌基督為「主」,我們和聖經也是服侍上帝的道的「僕」,因此,我們不能膜拜聖經及將其「偶像化」,要以基督(福音)的「唯獨恩典」及「因信稱義」作為解經原則,並且必須在聖靈的引導下才能解釋聖經,因為懷著真理的聖靈既是聖經的作者,也是聖經的詮釋者幫助我們認識生命之道。而聖靈是我們的安慰師和保慰師,是賜予及培育生命的「靈」,以西結書記載,耶穌是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所生。
 
透過約翰福音詮釋生命之道
         
在第二部份,趙崇明透過約翰福音第一章來示範「釋經」,用上帝的思想讓我們理解一些生命重要的問題,並展示聖經和神學互相詮釋的關係。要領會教義神學和系統神學,就必須先領會哲學,神學與哲學同樣是生活智慧的學問。而約翰福音的三大原則是:我們要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及證明耶穌的身份。趙崇明指,第一章便交代清楚約翰福音的成書目的。神學設立的目的是要令我們認識上帝,聖經是要令我們明白認識上帝與我們的關係,並要除去個人主義,遠離黑暗,當中包括阻隔神與我們關係的「罪」及因人對上帝認知的限制。路德指出,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道,衪不只是一位拯救者,也是啟示上帝,幫助我們認識上帝的中介者和中保。趙崇明表示,整章經文詮釋了耶穌的身份(約一1-2)、耶穌是「道」(約一14)、「我們的創造主」(約一3,10)、「神的兒子」(約一34,49)、「父懷裡的獨生子」(約一14,18)、「為人除去罪的神的羔羊」(約一29)、「拉比、以色列的王」(約一49),而設立神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耶穌基督的每一個身份及其重要的工作。趙崇明認為,根據加爾文的基督教教義,真實的智慧就是對上帝的認識及對人及其所存在的世界的認識。「讀神學是訓練我們讓神進入我們的心,在靜默的環境下細心傾聽神的話語,讓基督的真光光照我們,改變我們的生命。而約翰福音就是要讓我們體會如何活出門徒生命,跟從耶穌,去捨己而得到不一樣生命(約一35)。」

「『唯獨聖經』等於『唯讀聖經』?──宗教改革家的聖經觀」是環球聖經公會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培靈研經會中舉行的第二場講座,已於七月七日假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舉行,約三百人出席。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