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龔立人:路德認為教會有福音而聖潔
提醒今天合一教會的重要

【時代論壇訊】由香港浸信教會主辦,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主講的「復現耶穌基督的教會:宗教改革、路德與普世」講座,已於八月五日早上,於香港浸信教會副堂進行,整個禮堂座無虛席。龔立人開始時簡介了馬丁路德帶動宗教改革的背景,指出 「義人因信得生」最為影響馬丁路德對恩典的理解和主張。

上帝的義不是對人的要求

「對他來說,福音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假若沒有福音,就沒有宗教改革。那麼甚麼是福音呢?」 時間所限,龔立人未能講解太多神學論述,在此嘗試提出簡單的描述。「首先,福音是上帝的公義、美善,而我們如何經歷這個上帝的義呢?上帝的義可以呈現於耶穌基督的義,因為耶穌是三位一體的神。而馬丁路德就認為基督的義成為了我們的義。」龔立人解釋,上帝的義是無可比擬的,無論信徒如何努力成為一個好人或好的基督徒,都不會達至上帝的義。因此,馬丁路德認為耶穌的救贖成為了人的義,令人得以經歷上帝的義。

「若以上帝的義,成為對人的要求,人們便很容易自覺很多地方不能滿足神,然後努力以不同嘗試滿足神的義。但如果大家理解,基督的義已經成為人的義,上帝的義便不會被理解成祂對人的要求或祂需要甚麼。上帝的美善和平便能夠成為我的義,這就是福音了。所以,福音絕非要求我們做甚麼。」但他也提醒,路德並非認為信徒這樣便等同於上帝的義。信徒仍是罪人,只是因著基督的救贖,上帝的義好像一件「衣袍」一樣放上信徒的身上。這就是路德對「福音」的核心發現。「所以,路德說:我甚麼時候是罪人,甚麼時候就是義人。」但龔立人指出路德強調福音時亦強調律法。「對路德來說,福音和律法是不能分開處理的。唯有人體會到律法,才明白自己是不能達至上帝的要求,這樣才對上帝的恩典降服,而非靠自己努力。」

此外,龔立人解釋了馬丁路德如何理解福音與教會的關係。龔立人憶述,八年前崇基曾委託社科學院進行調查,發現香港大概有18%人自認為是基督徒。之後不久,浸會大學所做的調查同樣有達15%香港人自認是基督徒。「不上教會的基督徒已是香港今天的常態。但在路德的時代不是這樣的,因為當時有『除教會外,別無救恩』的說法。今天,天主教會則詮釋為 『我們是透過教會經歷因信稱義』。這樣不是否定教會外找到恩典,只是指出教會和恩典是密不可分。所以,路德提出恩典時,便進行教會改革。因為,教會是讓人經歷恩典的。」

教會是上主的施恩工具

龔立人認為,教會至少存在三層意義:

首先,教會是上主的施恩工具。「教會不是恩典本身,但可以成為工具,傳遞恩典給眾生。而且是以具體的實物來呈現恩典,耶穌正是具體的道成肉身。例如聖餐不是恩典,但可讓人明白恩典。教會是重要的媒介,正如詩歌可唱『使我作你和平之子』」說畢,龔立人即興請會眾一起頌唱此歌,一位參加者更即席擔當司琴。

第二,教會能預表萬物與上主的合一。龔立人多次強調,教會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教會合一不單是信徒之間和和氣氣,乃是預表眾生、萬物與上帝合一,此乃教會向世界展示的責任。」最後,路德面對當時教會腐敗的問題下,將教會理解為有形和無形的神契敬拜群體(mystical worshiping community)。神契敬拜群體不受制於有形的教會,個別的人在無形的教會中一起敬拜上帝。

在一五二○年,路德寫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名為〈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貴族書——論基督教社會的改革〉,從中可見路德推行教會改革的困難。教會自恃自身的權力來自上帝,具超越性,故不肯推行改革,於是路德提出「唯獨聖經」及「眾人皆祭司」。「所以,唯獨聖經對路德來說,可能不是那麼重要,只是當時要對抗神職人員自恃為聖經的代言人的專權。」龔立人提醒會眾,對路德來說,「唯獨聖經」肯定受制於「唯獨基督」。「甚麼是基督呢?就是恩典了。假如讀聖經讀到一個地步,只看到律法,看不到恩典,其實已經讀錯了。」

教會的核心——福音、聖經

接著,龔立人提出,路德在撰寫《加拉太註釋》 (Commentary on Galatians)時,形容羅馬教廷「比所多瑪、蛾摩拉城更為差劣」,縱然如此,路德認為羅馬教廷因著仍然有福音、聖禮等,而仍然是聖潔的。當面對激進改革者要推翻羅馬教廷時,路德依舊承認自己是位於教皇之下的。「路德不是認為教廷本身是神聖,而是那裡有福音。」龔立人以此認為,教會不與舊有的基督宗教傳統全然切割,當中有些地方是有價值的。

「今天很多人因為看到教會的不足,而不滿意甚至離開。那麼請記得,路德認為教會的神聖,乃來自當中有福音可聽,有聖經可讀,而非因為道德的人和事。」

最後,龔立人提醒合一教會的重要性。「馬丁路德說:『每當上主建立祈禱之屋時,撒旦就在那裡建立教堂……教會不可能沒有邪惡者。那些容不下任何雜草的狂熱者最終也一同失去麥子。』」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