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判斷與目的

約翰福音的論述到了第七章,耶穌與法利賽人的矛盾已經浮面。為求剷除耶穌,法利賽人不擇手段地以淫婦出題,要拿耶穌的把抦。而七章53節至八章11節正反映當代猶太人的問題。

傳統上有兩種解釋耶穌在故事中面對的矛盾:一是當時猶太人的政治核心並沒有行死刑的權力;而摩西的律法則明文規定姦淫者必死,所以耶穌要面對羅馬政權還是民族宗教法的兩難。另一個解釋是針對耶穌開明和批判建制的形象。假若他宣赦和阻止行刑將受到廢除律法的指摘;如果他贊成行刑則會被指與其宣稱的愛與和平違背,是個偽君子。面對猶太人精密具敵意的兩難,耶穌出人意表地反問:「你們中間沒有罪(ἀναμάρτητος)的人」,重點在「無可指摘」。一方面,如指控耶穌的認為行摩西的律法「無可指摘」,那麼行律法就沒有困難。另一方面,耶穌的反問是源自申命記十七和十九章:指控者需要提供證人,甚至可以首先行刑(申十七7)。然而,猶太人在此不單沒有提供證人,沒有供出姦夫,連按律法要求先下手也做不到(不論是怕羅馬人還是律法對假見證的刑罰,參申十九19),指控便立即破局,並不是「無可指摘」了。

這故事把約翰福音七章中猶太人對耶穌的身份産生分歧,聯繫到八章耶穌來自上帝的見證和指控猶太人不認識上帝。耶穌指摘猶太人迷失了其受召的目的,因而得出了錯誤的判斷。面對真理的挑戰只好將之滅聲以掩其過,對淫婦的指控成為自己失職的判詞。相比耶穌,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作出合適的判斷:赦免和指導婦人遠離罪,這正是十架稱義的真緒。

今日香港教會是否一樣迷失而又分裂呢?近年教會內屢次因社會議題而引起紛爭,又帶著甚麼判斷?抗爭目的為何?維護今日的秩序為何?如果只看到片面的抗爭暴力破壞社會秩序,或只片面看到制度的不公和欺壓,是否只剩下偏執的判斷和盲目維護的立場?不要以為把「搞事者」或「老海鮮」趕走問題就會解決,社會就會安寧。這只是政治訴求,而非上帝對人的呼召和要求。筆者自忖,既然上帝把天國的使命散播在不同立場——包括建制和反抗者中——那麼衪㨂選香港人的目的為何?

筆者相信,不應把社會上的「世代之爭」或「官民之爭」複製套入教會,把教會當成一般社會組織。香港的不同派別基督徒們需要湊合一幅實踐天國福的圖畫,以改革者擁有的動力配搭擁有資源的建制,把個人的呼召併成互相配搭的事奉模式。基督徒應該比社會上任何一個組織都有條件做到這種政治外的合一。合一固然不是統一戰線,同樣也不因為政治或其他理由把教會分裂。誠然筆者也沒有一個全然的模式或方案,但連合一的方向信徒們也不能認同和繼續探索的話,那香港教會便和失去目的猶太人沒有分別,只有等待被真理審判的命運。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