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大民主墙争议引发中港矛盾
黎明:须细思所想所说

【时代论坛讯】开学周甫临,香港中文大学校内民主墙上被贴上宣传「香港独立」的单张,遭内地学生撕下,引起内地生与本地生的热烈争议,事态亦有后续发展。中大社会学系讲师黎明博士日前在脸书撰文分享她与内地生讨论有关他们的所携反对中大学生会的单张的内容是否恰当,在网上激起热话,有六千多个「赞好」和二千多个「分享」。黎明在一个聚会上指出,这件事与近日教大的民主墙出现的侮辱性字句风波均不应放在「言论自由」思考,因为容易予人觉得「言论自由」这基本法核心理念可以因道德舆论而受限和修改,给政府有机可乘的机会,却应认清讨论背后所牵涉的中港矛盾问题。

据黎明脸书所述,当时她经过中大民主墙,看见一些反对中大学生会的内地生正贴上「没有公投就是专制,这不是民主」(No referendum=Autocracy,This is not democracy)的标语,指出中大学生会不应没有经过公投就发表支持港独的言论代表中大学生。黎明当时好奇地与正在贴上标语的内地生讨论,询问该内地生是否由心底里相信这个立场,包括希望中国大陆都能有民主。该同学不断辩解自己不懂政治,单张只是在反对中大学生会。本为上海人的黎明事后回忆,她觉得像看见十年前刚来港读书、只会盲目跟从国内教育灌输的那套价值,而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自己。她指自小在国内受教育,被「要爱国而不需关心政治」的观念薰陶,直到来中大念研究课程时才开始去思考很多事件的固有看法,包括六四事件、一孩政策等,后来才慢慢深入地思考自己所想所信,尤其是小心了解每一套语言背后的价值理念。

现已为香港永久性居民、长期居港的黎明,形容自己的身份认同的寻索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她不想简单以「未启蒙」、「未进化」来形容内地学生,表达与香港学生的分别,因为她在乎的是自己对自己所想的坚持,是否想得透彻,而并非只是两地学生思考向度、内容的不同。黎明认为身份认同便是在起始点问我是谁、如何定义我自己等问题,不一定建基于民族国家,以国族来定义自己的限制。她指香港是一个很特殊及多元的地区,能激发人民对国民身份认同的思考,不一定必然是香港人或中国人,而可能有其他非民族国家规範身份认同的可能性。黎明认为如果以港独来定义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构思一个香港国来自我定义,亦是离不开民族国家以国族来做国民身份认同的循环当中。

拥有与内地生的共同经验,是否更容易成为中港矛盾的桥梁?黎明指现实往往是自己愿意做桥梁化解矛盾,但不管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都很容易受情绪、受自我中心的观念影响牵动,而把自己的身份认同推进一个与对方对立的位置上。如她指自己在上述那个在脸书的分享的原意,只是促进双方去思考更多自己表达的理据和自己所想是否贯通,但收来的回应往往是一些两极化、充满情绪的言论,如「香港精英完胜内地学生」、「你凭什么以一两个内地生去概括所有国内学生」等。她留意到网上世界发表两极化而争取曝光率是很容易,很多人会因情绪化而「赞好」、「分享」,反而没有大多人留意当中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很少人拥有一种开放性,相互能聆听彼此的立场和见解。

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学生会因应近日中大学生会民主墙的争议事件,邀请黎明在九月十一日早上在神学院大楼大厅与学院的神学生对谈,出席人数逾十人,内地生、外地生与本地生的比例相若,分享在不同处境下对身份认同的挣扎,以及解读是次引发争议的「港独」对香港生和内地生在意义上的不同。有来自马来西亚的神学生认为自己要强调自己的国族身份认同,因为象征着自我成长历史、生活社会所塑造自己的独特性;亦有内地神学生指面对国内家庭教会受迫害、不公义仍是十分沉重,不可能还不是末世,而基督徒还能有对末世天国的盼望。黎明则认为天国不是来世、还没等到的天国,而是「还没实现的天国」,而当我们愿意真诚面对和反思真实的自己,并把这种真诚向他人活出来,那天国便已在我们身边降临。


崇基学院神学院举办的神学生交流分享会,左一为黎明(图片由黎明提供)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