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五百年後的聖經權威」
李耀坤:打開聖經就是期待上帝向我們說話

【時代論壇訊】五百年前,馬丁路德在威登堡大教堂門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公開討論當時羅馬教廷的贖罪券的做法。《九十五條》迅速席捲歐洲,及後對整個基督教宗教觀有很大影響,其中「唯獨聖經」是宗教改革中最為重要的原則。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李耀坤博士在九月十六日以「五百年後的聖經權威」為題,帶領會眾探討五百年前「唯獨聖經」與「聖經權威」背後的神學內涵,以及當代改革家在想甚麼。

李耀坤認為整個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是一五一九年的萊比錫學術討論會議。馬丁路德的對手是羅馬天主教會裡一位非常傑出的神學家──厄克,厄克很小心去看馬丁路德的言論,很快察覺到馬丁路德的思想與當時的一百年前在康士坦斯大公會議被教廷判為異端的胡斯非常相似。後來促使馬丁路德更深入了解胡斯的思想,厄克間接將宗教改革推向一個新里程碑。馬丁路德發現胡斯的教導是完全合乎聖經和合乎福音,他後來更發展出任何關乎信仰的事情,必須要以聖經作最重要的權威,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唯獨聖經」。

「唯獨聖經」與「聖經權威」密不可分

李耀坤指出,馬丁路德認為當時教父的教導以至教會的決定都必須放在聖經見證下作出審視,不能假設教會的決定必然正確,這想法足以震撼當時的羅馬教廷。事實上,馬丁路德和改革家提出「唯獨聖經」時並非全盤推翻教會傳統重要性和價值,他認為教父是教會中很重要的領袖,亦對於教會確立信仰作出重要貢獻,因此贊成教會尊重這些領袖。

李耀坤認為馬丁路德與羅馬最重要的分歧是聖經與詮釋傳統之恰當關係。羅馬教廷認為聖經和詮釋的傳統兩者對教會之教導和實踐有同等的規範權威,聖經和詮釋的傳統兩者一定吻合而且兩者都有權威性,因此尊重聖經亦要尊重詮釋的傳統。但馬丁路德則認為如果將聖經和詮釋的傳統放在同一個水平,就是以教導系統馴化聖經。因此改革家認為要將聖經和教會保留一段批判性的距離。在規範性權威而言,聖經與詮釋的傳統不是同一個水平,聖經可對教會發出聲音,在適當時候幫助教會檢視教會的教導,然後重回正軌跡。萬一詮釋的傳統和聖經的教導有衝突的時候,只承認「唯獨聖經」擁有最高的規範權威,按聖經教導轉變我們的理解和實踐。

李耀坤指,宗教改革並非要否定所有傳統,只是提出聖經在教會生活中角色具有檢視功能和超然性。及後的改革家基本上也跟隨這個理解。

上帝活潑的聲音

那接下來很重要的問題是改革家用「唯獨聖經」時背後神學內涵到底是甚麼?為何聖經有一個這樣特殊的位置呢?李耀坤認為「唯獨聖經」中有一種上帝觀支撐著。

李耀坤指,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的頭一章中將宗教改革時期眾改革家對聖經權威理解表達出來:「眾先知和使徒並沒有誇耀自己的天才或取信聽眾的能力,也沒有堅持以理性為辯論的根據,他們不過宣揚上帝的聖名,使全世界順從祂而已。」李耀坤指,對於改革家來說,聖經之所以有更重要權威,不在於聖經的作者有多厲害,亦不是文本的性質,而是很簡單地將所見證的寫出來,令普世天下歸信上帝 。《基督教要義》又提到「唯有當信徒認定它們來自天上,彷彿聽到上帝活潑的聲音,聖經在他們中才獲得完滿的權威」。李耀坤解釋上帝時常親自臨在,活潑的聲音不是由人說出的話,我們聽到的是絕對的、創天造地的上帝、生命全能的大主宰,要我們在上帝面前作出生命抉擇,這是真真正正聖經權威所在。總括來說,李耀坤相信,聖經權威背後是說一位上帝願意臨在人當中,透過聖經的說話向人發出呼喚。

因此李耀坤推論每逢教牧打開聖經講道時,不只是人在說話,更是上帝親自向各兒女說話。聖經的內容不是混亂的文本拼湊,其中心為耶穌基督的福音。耶穌基督為人的罪受苦最後勝過一切死亡和邪惡,我們不能離開這個內容來理解聖經的權威。

聖靈的感動與光照

李耀坤表示,按照改革家理解,使徒或先知書寫聖經不是單靠血氣的力量,還有聖靈的光照引領。經過多年來文本的傳遞,我們還可透過聖經經歷被激勵、安慰、督責,想必聖靈有工作參與在內。「唯獨聖經」與「聖經權威」互相呼應,背後是父、子、靈在歷史裡救贖工作的開展、進行和完成。如果我們按照宗教改革家的理解讀聖經,每一次打開聖經時都是期盼上帝再一次發出呼喚。

「當我們打開聖經時,就是踏上期待的旅程,等候祂在基督裡重新向我們說話。同時這也是一個悔改與重生之機遇,是把生命放在耶穌基督福音的恩典審判,在聖靈的工作下,治死舊我復活新我。」李耀坤提醒,「唯獨聖經」不是縱容任意詮釋,而是要耐心地傾聽文本內眾多的見證,不搶嘴、不削足就履;當遇不同意見,先放自己,一起尋求聆聽聖經的信息,藉此檢視自己生命還未順服的地方。「只要忠於上帝,有一日就能與眾聖徒明白到耶穌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是次講座在觀塘浸信會舉辦,有大約五十人參與。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