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使命商道论坛系列

香港处境下的教会使命实践

维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指出,语言是需要处境来让人理解其意思,也要在人类的生活中活现出来;否则,我们不会真正了解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同样,教会存在二千年,处于不同处境之中,门徒群体从上主的语言(耶稣),让我们活现于转变的世界中。教会的存在,所活现出来的生命,与转变不定的世界环境,会牵引起不同的行动;不过仍然因为耶稣基督是核心,形成一个好像旋风般的动力。教会,便是处于耶稣与变幻世界之间,在不动的真理与幻变的张力中,不断更新的门徒群体。

教会二千年来在历史中留下不同的痕迹,亦累积了因应处境改变的群体生活,沉淀出丰盛的神学反省。这种对上主宝贵的认识,同样离不开三一上主、世界及门徒群体三者所组成的故事。这种由经世三一(economic Trinity)开展的故事,让今天处身香港的门徒群体,再次回溯过去做成今天的我们,也将会塑造出明天的门徒群体的方向。透过两期的文章,将会从回顾香港教会参与在市民需要的历史里,再到今天教会面对弱势群体的践行,尝试描绘一幅香港教会的图画。

香港教会的根

基督教会在香港大约有一百七十年历史,一九四九年中国大陆政局变化亦成为香港教会历史的分水岭。过去在不同宗派的宣教士眼中,香港只是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或后勤基地,并不是他们致力要开拓福音工作的地方。但香港自从一八六○年到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人口流动,间接模塑出香港教会的发展。后期这段时间不少宗派也纷纷因避战,而迁到香港建立教会基址、圣经学院等等;当时,不少教会积极投入拯救难民的工作。同期,不少西教士移居在港,加上在抗日时来港避乱的社群,更建立起不同源流的福音堂会。在这种种实况处境中,教会肩负了传扬福音、为会众及百姓提供生活需要的支援,对全人的整全生命作出关顾的福音工作。

战后重光的香港人口剧增,从一九四六年的一百六十万到一九五六年的二百五十万,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有趣的殖民社会,由一群不以香港为家的统治者(英国),却统治着一群同样不以香港为家的被统治者(难民)。大家对这一小片土地的投入与热爱,顿然产生一种虚无的张力。当时有些圣经学院,为了培育未来仍会回到国内的传道、牧者,特别在暑假开设工艺训练班及农业训练班,让同学能借实用技能:缝纫、做酱油、编制藤具、养猪等等,预备在贫乏的国内能一面自食其力,一面传道。这种按处境而培育上主工人的训练,成为香港福音基地的本质。同样,当时不同宗派在调景岭难民营、港九各徙置区同样开展基督教社会服务、幼稚园、天台小学以及救济福利等等。

战后的香港面对大量难民的需要,一九四八年香港政府在华民政教司署下成立了社会(福利)局,但只能提供有限度的救济。于是,来自教会的救济机构,便成为其中重要的角色。按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的记录,一九五八年有七十所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机构,有教会背景的便占了廿三所。他们的工作从战前照顾社会里的老弱孤寡、残障人士;到对难民的救济、食物、衣服、医疗等工作都有。这些看见处境的需要而同在于这细小渔港的经历,便是上主在香港历史里留下的记号。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上主让香港结集众多宗派于此的处境。也可以说是一个教会参与在「吃救济品的时代」,也是海外基督教差会、救济组织等积极作出支援的年代。这种因为处于战争,面对大量难民生活需要的处境,着实是当时教会作出的福音践行,以行动成为百姓在精神、心灵、物质、肉体、知识及技能等方面的支持,亦成为建立今天教会在香港的美好见证。香港的建立,着实是有赖教会参与在其中的。

九七回归后的教会

战争的年代过去,当日寄居在这地的市民有些开始留下扎根,有些仍盼望能移居更美好的他乡。到回归前后这数十年,教会在这地的角色从与市民同在、共渡难关,到生活安舒而盼望以信主人数的增长为目标;自身的定位便游走在这时空之中。美好的时代出现,植堂、扩堂是理所当然的事,福音是要传开,人数是天父增添在他的教会里。西教士或差会完成任务渐渐撤离后,将这一片土地的工作,交给本地教会负起延续开垦与栽植的使命,如此,我们便需要重新认识这个年代的处境,让跟随耶稣的门徒(包括信二代及未扎根于香港的年轻人),重新将福音活现于这时代。下一期,将会从不同堂会的经验,分享各堂会将福音宣讲与践行并重的例子。

总结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亲身经历「从言词转向真实」(a turning away from the phraseological to the real ensued),将生命从言说的哲理思考,到整合行动的整全生命。的确,福音不只是让人知道及认识,而是将生命进入一场更新、改变的行动。这种整全的生命,是为了让不同处境出现时,上主的工人仍能在这些状况下,活出跟随基督的门徒身份。

当日,耶稣在福音书里从「八福」展开宣告,对所有跟随他的门徒,带来一种新的视野,并希望它能成为生活方式活于罗马帝国之中。这种宣告,一直影响道成肉身以后的所有门徒群体,所持守而活现出来的耶稣的道路。教会身处于幻变的处境,仍然能捉紧主耶稣成为核心,与众多有需要的群体共渡迈向终末的道路。

(编按:使命商道论坛系列之四。今年使命商道论坛将于十一月四日假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主题为「信心的跳跃——青年社创.跨代同行」,详情及报名请参丰盛社企学会网站:http://www.fses.hk/BAMF。注释从略,详见网上版。)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