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教關扶貧研討會2017
蘇達榮:教會可營建不一樣的社區

【時代論壇訊】香港政府於二○一六年公布數據全港貧窮人口約一百三十萬,貧窮率約百份之十九。此外,統計處每五年公佈一次堅尼系數,二○一六年公佈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9。這兩個關於貧窮人口極為相關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香港貧窮問題及貧富懸殊問題相當嚴重。這個表面上看似富饒的香港社會裡,卻有極多人急切需要他人援助。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於九月二十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辦扶貧研討會2017,並以「臥虎藏龍--創造可持續社區 共享潛藏資源」為主題,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副主席蔡元雲及金巴崙長老會牧民堂堂主任蘇達榮牧師主講,亦邀得數個正在香港社會中實踐資源共享及相關扶貧工作的機構負責人作為工作坊講員,與參加者一同探討香港教會和基督徒能如何透過運用一直以來被忽略的資源,幫助貧窮者和弱勢人士,讓他們的生命得到改變。

各種潛藏於社會中的資源

蔡元雲以Hidden Assets為主題,與參加者分享他對貧窮的觀察和教關在政策倡議的經驗。他提到教會本身就是擁有很多潛力服侍他人的組織,因為他以多年觀察所見,教會裡只有三份之一左右的人會積極服侍社會上的貧窮人,其他人往往像旁觀者一樣不作為,若是那些人也能動起來以行動幫助他人,這些一定會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他認為基督徒是上帝揀選的器皿,除了在言語上要顯示出其身份,亦要透過行動,成為上帝的祭司,讓他人看到上帝的榮耀與公義。

提到潛藏於社會中的資源,蔡元雲亦提到貧窮人其實亦潛藏著很多能力與資源,但是目前的香港社會和制度,很多時候會將那些人拒之於外,標籤他們讓其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甚至認為自己是垃圾。他認為貧窮者絕對不是一無是處的人,他們亦有自己的夢想與能力,基督徒在服侍他們的時候,亦會因而受到祝福和改變。他亦提到目前很多人面對社會和制度的不公時,會容易感到憤怒,但是不能只停留於表達憤怒的聲音,也要積極地建設。蔡元雲認為除了教會、社福機構和非牟利機構之外,政府和商界人士亦有很多資源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但是很多時候,錯誤的觀念會使他們無法很好地回應社會需要。例如政府錯誤地認為教育和醫療和以賺取利潤,但是這些社會事業本來就並非牟利事業。商界人士亦很常認為自己只能捐獻金錢,但其實他們可以做到更多不同的服侍。他亦認為基督徒不應該在服侍社會的過程中過於強調自己的教會與所屬的宗派,應該要走出教會,服侍他人。他提醒參與者,上帝會讓人知道自己要服侍甚麼群體和甚麼人,在服侍的過程中會使人得著能力。並以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作為例子,指出在服侍的過程中,上帝會供應那些願意服侍他人的人,就像是教關由一個並無太多資源的機構開始,到後來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源和供應一樣。

最後蔡元雲提醒參與者,面對社會問題不能只停留於提出問題,甚至認為所有被提出的問題都應該由政府和官員來解決,個人亦應該要提出可行的行動,並在考慮到人力和資源可持續性的情況下,作出相應行動。除了個人之外,他亦提到組織機構網絡的重要性,因為這些機構往往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參與在政策研究之中,亦可以與政府合作作出行動,並輔以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所進行的「青年向上流動嚮導計劃」作為例子,讓參加者知道教會機構與政府合作,並與青年人同行的時候,可以為社會帶來的轉變。


蔡元雲

可以改變和轉化社區的教會

主題分享的後半部份由金巴崙長老會牧民堂堂主任蘇達榮牧師主講,他以其教會多年在東涌服侍和牧養當區的經驗作為分享內容,讓參與者了解到教會能如何改變一個社區及居民的生命。蘇達榮提到當年他和兩三個弟兄姊妹一同到東涌發展教會的時候,東涌作為社區,是一個非常缺乏資源的社區,不但當區的醫療和康樂設施嚴重不足,就業機會對勞動力的要求與當區居民的錯配,亦使得當區的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教會在面對東涌的社區需要時,不能只沿用過往的想法和做法來服侍社區,而是在與居民同行,回應他們的需要。

蘇達榮提到當教會開始服侍東涌社區之後,很多會眾自發提供協助,例如當年有教會會眾主動聯繫亞洲博覽館的相關人士,為東涌社區人士提供在博覽館兼職工作的機會,也在社區中分享博覽館舉辦活動後剩餘的食物。他亦以當區教會與學校在暑假合作舉辦活動,由一開始只有一位當區的基督徒警察指揮官與天主教神父自行主動與當區一間學校合作,用個人身份與學生同行,到該位基督徒聯繫東涌的教會一同服侍學生;由教會沒有任何資源,到後來得到不同教會的回應,並組織教會間的網絡來參與服侍,甚至有超過一百位義工參與其中作為例子,認為教會能連結不同人和資源來服侍和影響社區,而不只是建立堂會。他亦有提到東涌社區曾經有一段時間,氣氛非常低沉,甚至區內有幾位學童選擇輕生,教會獲民政事務署邀請一同協助舒緩學童生活壓力,在那段時間為區內學童提供心理輔導,亦舉辦多次公開的祈禱會,他發現當教會參與在營建教會的服侍之中,可以直接影響到當區氣氛,這種氣氛改變是其他機構無法帶給社區的,而且社區裡的居民都能看到這種轉變帶來的影響。

在分享的過程中,蘇達榮亦提到目前東涌教會所推動的「躍升計劃」。由教會負責聯絡學校,找出無法達到升讀大學要求的學生,經過職業訓練局提供的訓練後,可到機場工作,這計劃目前已經運作到第三屆,改善了東涌的工作機會與勞動力無法接軌的問題,有助改善社區經濟。

「將心連結起來很困難,但是大家謙卑起來互動,仍然會能產生出一些火花。」。蘇達榮提及處於不同社區的教會,要了解其他社區教會的需要並不容易,但是互信能成為很好的連結基礎。他以香港佑寧堂與其教會的合作作為例子,雖然香港佑寧堂的主任牧師並不完全了解東涌社區的需要,但是仍然信任東涌當區教會的決定,為東涌教會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源,服侍當區居民。蘇達榮與參加者分享到自己在服侍過程中的發現,他發現原來很多人會學習教會服侍他人的做法,當他們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受到來自教會的援助,在生活有所改善之後,他們亦會主動回饋其他有需要的人,這種由教會做起的愛與分享,會為社區帶來很大的改變。

最後蘇達榮向在場的參與者提到東涌因應未來的發展,東涌的人口增加可能會帶來更多社區的問題,包括社區設施和交通設施的不足,到時候教會要能夠結集更多資源服侍區內有需要的人。他在總結時提到服侍社區的確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不過在過往的服侍中,看見將眾教會引進社區和需要之中,的確可以轉化社會,使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大會展覽分享機構工作經驗

在問答時間有參加者提到自己在社福機構前線的經驗,讓其難以與政府好好合作以及尊重政府,因為政府的管理常常強調效率,無法妥善分配資源。蔡元雲回應的時候提到尊重不等於不指出政府的錯誤,不過仍然要愛他們,不要認為政府官員需要為所有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在主題分享時段結束後,大會安排了工作坊時間,由八位不同的機構責負人向參加者分享他們的機構工作與經驗,讓參與者能更多了解到目前的社會情況與教會及機構服侍有需要人士的情況,這些機構正在進行的項目和工作包括有友師學員計劃、倡議教育、社區基金、社區食堂、社會地產等。就記者的觀察,參與者都非常投入工作坊時段,亦熱絡地向工作坊講者發問和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作為連結不同教會與機構的組織,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亦表現作為平台的角色,在教關扶貧研討會後舉辦展覽,有廿七個目前參與不同扶貧工作的機構參與展覽,向研討會的參與者介紹機構工作,亦透過與不同會眾接觸,尋求與不同教會的合作機會。

是次教關扶貧研討會2017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舉辦,約有二百五十人參與。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