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从绘瓷中重寻工作的意义
道风山绘瓷艺术展览

【时代论坛讯】「噹!噹!」修道院的钟声响起,意味着修道群体要开始祷告,原来修士不单祷告,还要工作,很多修院群体都强调「祈祷与劳作」的概念,进行艺术创作就是工作之一,这样的工作与凡俗的工作有何不同呢?如何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呢?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主任汤泳诗分享「道风山七十周年绘瓷艺术展览」背后的理念和历史,原来与上面的话题息息相关。

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的第一任华人牧师王景庆认为修道最重要的精神是「祈祷与劳作」(拉丁文︰Ora et Labora),修道不单只注重内在的灵修操练,不断祷告,也要工作,祈祷与工作就像是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这是很多中世纪以来的修道院的格言。于是,一九四七年,他成立了烧瓷部,以烧瓷这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学习,制造和销售瓷器远至欧陆地区、北美,就是今天艺术部的前身。

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主任汤泳诗说︰「纵使今天再没有一班绘瓷师专注于祈祷和劳作的生活,但『祈祷与劳作』仍可以于日常生活实践出来。」透过绘瓷,他们很想告诉基督徒在人世间和纷乱的香港不单透过祈祷,也可以透过工作,把信仰实践出来,福音绘瓷就是一件作品,让人看见祈祷与劳动里劳作的精细,是生活中祈祷与劳作平衡的结晶。

「祈祷与劳作」 的日常实践

艺术的工作不是单为糊口,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最近介绍了Ikigai这个概念,这个日文字指的是工作的一个境界——你能够乐在其中,什至忘了自我(losing yourself)。汤泳诗认为「祈祷与劳作」就好像一个人能够找到Ikigai,人当然要糊口,是生活的一部份,但若果你可以制作和聆听音乐、画画、写作、煮食、扫地至忘形,那一刻就是一种神圣空间,你找到你生命的意义,就是上帝给你的恩赐。其实,人本来就不是经济动物,这种工作概念对今天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连以经济挂帅的世界经济论坛也要讨论,可见很多人也渴望在工作里寻找人生意义。汤泳诗相信当年的绘瓷师就是如此,绘瓷不单是为了糊口,更是要在绘瓷的过程中与神相遇,达到Ikigai的境界。

时移世易,瓷器工艺日渐式微。今天,道风山仍然维持早、午、晚三次祈祷的祈祷生活,逢星期五早上七时正举行清晨的圣餐礼,星期天则有两堂崇拜,同时有艺术部的工作,不断发掘其他艺术形式,希望继续透过基督教和中国文化的对话,让基督教信仰能够在华人地区落地生根,参与本土化的过程。同时,道风山重新安设了一个烧瓷器的炉,开办绘瓷的艺术课程,希望让人在现今的香港处境经验灵修生活。

道风山除了于山上展出展品,早前更下山到沙田大会堂设展,因为现今很多人都未必会上山来看展览,很想透过下山接触所身处的沙田社区和住在其中的街坊,传递「祈祷与劳作」的概念。

今次的展品除了绘有圣经故事的瓷碟外,更有一些居家摆设。汤泳诗特别喜欢一盏瓷器灯,灯身绘有葡萄树和葡萄果实,回到家,灯一亮起,自然就会想起「主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让人感到满有力量,知道「我不是支离破碎,而是连结于上主的」。


李金星的「葡萄」灯

展出的作品中包括了今年已届一百零三岁的徐淼长老的瓷碟作品,也有最年轻的香港理工大学环境及室内设计系三年级学生林断山明的作品,希望能够让瓷器工艺和概念薪火相传。

除此以外,展览的部份艺术品采用了一些较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例如艺术装置,希望能让年轻一辈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信仰,与信徒、大众沟通。汤泳诗希望艺术能成为一种灵修的方法,瓷器艺术得以活化,并邀请更多基督徒艺术家重新以中国文化演绎基督教信仰。

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展览期间,设有多场绘瓷工作坊、讲座、免费展览导赏(内容包括讲述老一辈的师傅的见证,欢迎机构及团队预约)及即场手绘示範,让公众在环境优美的道风山上体验绘瓷艺术,认识传统手绘瓷艺及其历史,薪火相传,继续善用手绘瓷艺传扬福音。


周以鸿的「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谈道」瓷碟

是次展览以「薪火相传」为主题,展出道风山逾百件在过去七十年间的彩瓷作品,其中更有不少是见证道风山历史的珍贵文物。有兴趣读者可于展览结束前到场观赏。

道风山七十周年绘瓷艺术展览

展出日期:即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
地点: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周六至周日下午一时至五时
免费入场
详情:www.tfscc.org/ART/exhibition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