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來自上海的香港聲音 
黎明:發展公民社會刻不容緩

【時代論壇訊】早前香港足球代表隊友賽巴林,再次出現對國歌喝倒采的情況。很多人打從心裡,明知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但真的不願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種取態,引致中港之間長期產生磨擦。神召會西環堂十一月十一日邀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師黎明,就上述議題進行探討。來自上海的她,又如何看當前中港矛盾?

早前,中大學生會於校內民主牆貼上「香港獨立」標語,被數名內地學生貼上反對標語,雙方展開口角。當時,黎明親自居中調停。她稱,當日內地學生的態度,令她想起少時的自己,都是「純粹的愛國」,但未必想清楚自己的理據。

港人排斥內地心態情有可原

黎明少時於上海成長,曾見證上海要全面改用普通話,不許以上海話溝通。同時,上海人口倍增,令她感覺陌生。故此,她認為港人日漸產生排斥內地的心態,實是情有可原。不過,她會從中思考如何有較佳的表達方式,以免因過度排斥反導致香港發展的視野過於狹窄。

近年,不少年輕人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教會籌劃內地事工亦愈見艱難。黎明認為這與兩代港人生活的時空不同有關。老一輩港人生活在港英殖民地時期,有些人則從外國回流,本身意識自己在社會中較次等,自然對中國人身份更為認同。不過,新一代港人成長於回歸後,見證香港社會亂象頻生,自然對中國人身份較抗拒。

不但如此,近年亦有愈來愈多聲音要求與內地全面割裂。黎明身為來自上海的港人,令她認為身份上,自身都無法完全割裂。單以廣東話是否純正,是否認同香港核心價值作為區分,她擔心,即使今日眾人認同她是港人,但可能有一天她都會被排斥。

《國歌法》無助促進身份認同

現時,《國歌法》已被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將要進行本地立法。黎明認為,立法後依然無法解決中港矛盾。她舉例指,香港大球場球賽進行時,觀眾人數眾多。不但難以執法,不少人仍然打從心裡不會尊重國歌,難以藉立法建立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黎明作為信徒,她觀察到本港教會較少參與社會議題,可能是認為議題只是屬世的事,亦要順服掌權者。對於這種看法,她並不認同。她認為,天國的降臨,其實會與俗世重疊,信徒難以置身事外。只要各人願意以行動實踐信仰,天國的價值便能於地上實現。當中,重要的是信徒如何理解上帝。究竟是冷眼旁觀,還是與民眾同行,若對福音有不同理解,就自然對社會有不同回應。神召會西環堂主任鍾樹森牧師補充指,由於基督新教長期強調政教分離,導致不同堂會對回應社會議題積極性完全不同。

於答問時段,有聽眾表示不解,為何不少官員都自稱為信徒,但與現在推動社會改革的信徒,看法差天共地。作為信徒,應如何回應社會議題。黎明批評,部份親建制人士都自稱信徒,但多數只是消費信仰,以獲取更多利益。但眾人要理解,即使同是信徒,有些人的確真心相信要順服掌權者,是十分正常。現時大家都發現社會撕裂,只是突顯信仰觀點差異,縱然令人傷感,但是一件好事。今時今日,社會已變得更複雜多元,難以達到眾人完全一致,只是教會未必察覺而已。她寄語信徒不需抗拒,反要學習如何與異見者共存。

內地經濟其實只惠及少數人

我們眼見不少內地民眾,會在香港大手購物。黎明認為這是當年過度貧窮而產生的反彈作用,造就今日瘋狂購物。不過,所謂的經濟繁榮,其實只限大城市,不少城鎮、鄉村居民依然生活艱難。發展過程中,卻忽略部分重要問題,如食品安全,引致內地民眾蜂擁到香港購買食品。不過,要徹底解決問題,少不了觸及黨的核心利益,相信中央政府不可能接受。她相信,中港人民共同受苦,終會見到上主的同在,會與所有受苦者同行。

她補充,中國經歷經濟從無到有,但香港則經歷言論自由、政制改革從有到無,故中港人民對生活看法完全不同。不過,中港兩地同時經歷言論自由日漸收窄,只是內地沒有那麼明顯。但內地對意識形態加以收緊,更高調打壓維權人士,會使後者更堅決追求社會改革。

有參加者則問到,港人可如何從當年上海中學習,避免香港淪陷。黎明坦言,她難以說明可如何避免淪陷,但相信透過培養新一代,成為對抗力量,可減慢香港淪陷速度。最重要的是,港人不可視限制為習慣。她觀察到,不論是年輕人,或是老一輩,都對現況有無力感,認為抗爭沒用。黎明警告,若人人都只顧自己,香港則離淪陷不遠了。她提到,現時內地即使有愈來愈多民眾想抗爭,但都自動變得低調、妥協。長此下去,政權持續打壓,抗爭者將更難發起行動,變得個體化,反對聲音將愈來愈少。現時,中國人公民社會已經日漸倒退,對香港是一大警號。今日香港若再不好好發展公民社會,促進社會改革,當高壓真的來到,屆時就會無法再發動任何抗爭。

是次講座題為「來自上海的香港聲音﹕從身份認同看中港矛盾」,於神召會西環堂舉行,近四十人出席。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