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信徒如何於權勢中平衡自處?

我們在權勢當中作見證辛勤忠心工作的,會遇到一些人和事,容易使我們失望和對神的同在感到疑惑。例如,最近有主內肢體分享他在大學內工作,已發表了一定數量的高影響指素(impact factor)期刊論文和投得高端研究資助,但仍不被上司肯定予升職加薪。我環顧過往和周邊,這些事情不斷重複發生,本文分享一些心得。

牧者Liam Goligher回顧約瑟因無罪卻被下獄的事蹟時(創卅九至四十一),具洞見地提出我們在職場權勢作見證時的矛盾張力來源:

There are times in life when we wonder whether it is worth the bother to be good. I have known men in business who have done the right thing, but they have not benefited from it. Others have lost promotion, or been made redundant, and in some cases people have lost their reputation because the dogs were unleashed against them.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 not all who chose to do the right thing saw any visible fruit for their troubles. Some were put in prison and ended their lives there.1

筆者譯:「人生當中我們有時會問究竟值不值得去為善。我認識有商人做了正確的事,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好處。有人失去了升職的機會,或被裁員。在一些情況下,有人更失去了自己一直享有的聲譽,因為他們成了代罪羔羊或被『祭旗』。在整個教會歷史中,並不是每一位選擇做正確的事和願意為自己找麻煩的人都得到可見的成果。」

本文將重回到約瑟在古埃及的時空中,去默想省察約瑟在獄中等候神時的自處之道,以供參考。

約瑟生平的奇事

在約瑟的生平中,有幾件事一直令我覺得奇怪。第一件事是他在田野間迷了路。我提出約瑟所走的人生路為配合神自己在世的拯救計劃的一部份(見筆者文章〈約瑟迷路的必要性〉,《時代論壇》,2017年6月27日)。Liam Goligher認為,神的手一直為約瑟引路,其過程有如耶穌所經過的「被升-被辱-被升」(exaltation-humiliation-exaltation)規律。2

第二是為何酒政會忘記約瑟(創四十23)?因為他不記念約瑟,使約瑟要在獄中待多兩年(創四十1)。在這兩年中,約瑟是如何自處度日的?我今天將探討這兩問題。

酒政真的善忘嗎?

約瑟被兄長所害,先被賣到埃及,後被波提乏之妻所誣陷入獄。在獄中為酒政解了夢,他卻忘記了約瑟。縱使聖經多處提及耶和華與約瑟同在,這些負面經驗和傷害會容易使人陷入人性中邪惡的黑暗面,忘記了善和光明的存在。我試純粹從一般職場和官場權勢內的現實主義熱廚房文化邏輯去推斷,酒政其實是選擇不記念約瑟的。為甚麼?

試想,酒政已為最接近法老的其中一人,他和膳長二人被法老拿下監牢是因為他們得罪了法老(創四十1)。身居要位的酒政在宮廷中打混多年才有當日的成就,所以很自然地希望能官復原位。於這種「被升後被辱」的心理衝突和不平衡張力中,居然讓這黃毛小子約瑟為他和膳長解了兩個能決定他們生死存亡的夢。

如果我是那與死亡擦身而過後官復原位的酒政,當約瑟跟我說:「但你得好處的時候,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在法老面前提說我,救我出這監牢。」(創四十14),或會感到受威脅甚至害怕,或會想:「這約瑟何方神聖?很厲害又大膽啊!他不單能準確解夢和預測了我倆的生死,更想利用我去為他向法老求情出獄。恐怕他出了獄後,或會被法老看重吧!我剛官復原職,當先求自保,所以不要隨他所願去為他向法老求情。」就是於這種對約瑟和當時形勢的忌怕之中,酒政故意忘記了約瑟。

後來,由於埃及全國無人能給法老解夢(創四十一8),群臣於束手無策的壓力之下,一方面為求自保,另一方面求邀功,酒政於兩年後才向法老說出約瑟的名字和真相:

「我今日想起我的罪來。從前法老惱怒臣僕,把我和膳長下在護衛長府內的監裡。我們二人同夜各做一夢,各夢都有講解。在那裡同著我們有一個希伯來的少年人,是護衛長的僕人,我們告訴他,他就把我們的夢圓解,是按著各人的夢圓解的。後來正如他給我們圓解的成就了:我官復原職,膳長被掛起來了。」(創四十一9–13)

兩年後,約瑟才突然從「被辱」的監牢內「被升」到成為法老一人之下的宰相。約瑟或已知道酒政沒有記念他。約瑟於這兩年內是如何自處的?

人經歷了負面被傷害經驗,除了可能將其傷害轉嫁給別人之外,更會對人性出現偏執極端想法。我認為基督教的人性觀較平衡:雖視人有其罪性,但善的屬靈力量仍恆久存在人心之內。這人性觀跟戰國時代告子學說有相同,有助勾勒於這「被升-被辱-被升」的恆久規律中保持平衡,與權勢保持距離和清晰度,回歸到作基督見證的不變軌道之上。

平衡自處的藝術

告子,名不害(公元前420 – 350),戰國「稷下學宮」人物,曾師從墨子。孟子喻人性本善,可以道德教化;荀子倡人性本惡,以禮教限制淨化。告子則視人性可善可惡,人善惡集一身,曰「食、色性也。」,「性猶湍水也」,意即「食、色」等私慾是人生存的本性,本無善惡之分,應像導引湍急的流水般去順勢施導,才能借其力矯向預定方向。我認為告子善惡集一身的人性觀跟基督教人性觀較孟荀有多近似和平衡之處。

由於我們心靈內同時存在善惡兩股力量,身外也存在各種對立的客觀力量相生相剋,現實多為「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如何於「被升-被辱-被升」的永恆運轉規律中作內外善惡平衡便是一立身處世見證基督的重要法門。

這法門著重平衡兩力的藝術,讓個人、家庭和事業能穩定發展。萬事萬物以平衡為歸,水不平則流,事不平則鳴。處順利之境,心要變危,處危憂之境,又要有一種邁向之氣,使散發、收縮二力保其平衡,收放合宜,才不失敗。達而在上的人,態度要謙遜,窮而在下的人,志氣要高昂,不如此則失內外平衡。在上又高昂,是驕傲,易招損,被辱時損失或更大。在下又謙遜,是卑鄙,縱有被升機會臨到,也不會掌握到。

當己方失勢被辱時,要沉得住氣,先找出形勢變化的脈絡,暫按兵不動,不要無故爭端,讓事情朝著應要發展的軌道進發,等待時機。當己方得勢被升時,要饒人,不要肆意報復,過去人事已如橋下湍水般大江東去。再被辱或被升時,都要好好整裝待發,有心理準備下一個轉機或危機的出現。要明白構成被辱跟被升的力量本質上相同,於這「再被升-再被辱-再被升-再被辱-再被升」的永恆循環中好好再平衡內外善惡和相對力量,於各種境遇中見證基督為王。

我想,酒政故意忘記約瑟乃人之常情,他有他的求生存求自保的原因,唯時間和人事均由耶和華掌管,凡事得順勢以為,做好自己,不要強求眼前局勢會短期內改變。既然上帝的那盤棋比我們自己眼前的棋盤大得多,另謀高就或許更能協合衪的計劃,一試也無妨。


註釋:
1. Liam Goligher (2008). Joseph: The Hidden Handy God. Fearn, Scotland: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 P. 69.
2. Ibid.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